虽然李察很强势,明国的权威也如同阴霾一般笼罩在那些曾经的南宋土地上崛起的藩镇,但藩镇中最不缺乏的就是野心家。
特别是那些在半年多时间里吞并了大量南宋遗产,甚至是私下里攻伐联盟扩大了不少势力的藩镇,更是不想交出手里的权利。
越是弱小的藩镇李察收回的代价越小,越是强大的藩镇李察收回的难度越大,一直大到藩镇开出的条件李察根本无法接受!
不能世袭的爵位,只能领取俸禄拥有一定田产的无法世袭的异姓王李察都可以给予,但要求保留一定的封地和军政权利,甚至还要求中央朝廷每年拨款,李察就不乐意了。
李察带着军队收回藩镇权利是为了中央集权制度在东方大陆彻底扎根,而不是培养出一个个国中之国!
最重要的是,无法收回所有的权利,全面战争系统就不会承认,哪怕其中一个大区中一个县城的权利没有收回,也无法建造行政中心,收取气运币税赋!
因此,无论是为了全面战争系统还是为了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李察都必须彻底削平所有的藩镇!
李察的决心藩镇们在谈判无果后就看出来了,于是那些强大的,不肯放弃手中权利的藩镇开始了合纵连横,在共同的敌人下,形成了两股藩镇联盟。
一股是湖广地区的藩镇联盟,另一股则是山东地区的藩镇联盟。
这两股藩镇联盟的地盘可不仅仅局限于湖广和山东,只是领导的藩镇联盟来自于这两大区域而已。
因为湖广山东受到的战乱波及少,人口多,物产丰富,集中了大量的地主乡绅阶级,所以这两个地区崛起的藩镇势力最强,在后面的扩张中更是遥遥领先。
至于其他地区的藩镇,则在李察的威逼利诱下纷纷归降,交出军政大权给明国派来的官员团队。
而李察则利用这些藩镇交出的军队在各地剿灭那些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的土司,强制性实施改土归流政策!
要将大山里的土司人口纳入明国的统治之下!
所以,名义上归属于明国的南方地区再次陷入战火当中,归顺的藩镇忙着土司,改土归流,湖广和山东两大藩镇集团则联合在一起,共同组成联军抵抗李察的明军!
湖广山东的藩镇武装虽然不咋地,就是曾经地方卫戍部队的翻版,但人家人数多啊,两地登记在册的就有几十万'大军';,几乎所有的地主豪绅都加入到军队当中!
大家都知道,李察一旦平了他们,他们无论是否参加藩镇军队都会受到清算。
再就是藩镇的基础是富人和乡绅阶级,毕竟藩镇军队的主体就是地主武装团练,如果真的能独立出去,他们获得的政治利益可就大了!
这也是南宋遗留下来的藩镇跟前唐末期的节度使不同的地方。
节度使最多只是一个家族领导的军事集团,但南宋藩镇却没有一家独大的领头人,而是乡绅地主武装团练的集合体。
名义上的藩镇头领只是其中势力最大的一股,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得到其他乡绅武装团练的支持,就需要在政策上向他们倾斜,保证地主乡绅阶级的特权!
如果任由这种藩镇发展下去,倒是有可能发展成地球历史上欧洲中世纪的贵族分封制度。
一个个乡绅武装团练就是一个个大小贵族,藩镇头子就是势力最大的国王。
国以管理那些贵族,但却不敢得罪贵族群体,否则会被贵族们联合起来推掉。
当然,现在的南宋藩镇还远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而是在李察的威胁下被强行捏合起来,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藩镇的联军以最高的效率组织起来。
他们也没有猖狂到主动进攻明军领土,而是就地驻守,开始修建大量的村寨土堡,试图层层抵抗明军的入侵。
这些藩镇联军有胆子跟李察对抗,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自家的'几十万';大军数目盲目自信。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地区没有遭受过战乱之苦,自然也就没有跟明军交过手,明军的强大都是道听途说而来,没有亲身体验过那种绝望,自认为可以跟李察掰掰手腕
他们也不求多,能保持自立状态就可以,哪怕继续奉李察为共主也可以!
实际上这场内战是李察发起的,原本的藩镇秩序大家都满意,是李察想要强行收回地方所有的军政大权,逼着藩镇们交出所有的权利,所以他们才不得不'自保';。
结果,这些起兵造反的藩镇一个个都把自己塑造成了受苦的一方,以博取政治上的同情
也就是俗称的将自己伪装成被侵略一方,将李察的明军塑造为无理挑衅发起战争的侵略者!
不过李察的战争贩子之名早已深入人心,穷兵黩武的明国连底层百姓都知晓,所以这种政治作秀对明国而言并没有什么影响。
说白了,明国的百姓都被李察的大军打的服服帖帖,就算是说李察来自阴曹地府,明国百姓也不敢放出半个屁了
顶多在私下里聊天抱怨几句明国的暴君李察嗜杀好战等等
到时候该交的税一分钱不能少,该服的徭役也不敢打折扣
不然的话,明国的法律会分分钟告诉老百姓,违法是要付出代价的!
法律这玩意,就是用来管老百姓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也就是喊喊口号,谁真要当真了才是真的傻,如果要去跟国家政府较真,绝对是人间蒸发的下场!
人都是惜命的,面对国家强权当然知道如何当一个顺民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诉求真的很低,只要能吃饱穿暖,再苦再累也不会去造反!
真正有野心的都是上位者,握有的权利越大,越是不舍得放弃!
于是,明国与割据藩镇联盟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爆发之初,李察就表现出咄咄逼人之势,亲率系统大军开向湖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