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正一刻,近千名自军中集结的骑兵在秦琼与罗士信的带领下与大军分开,化作两队,分往东西而去。
古今沙场事,无论规模大小,有一类士兵是必不可少的,便是斥候。
《禹贡》中说“斥候而服事”,算是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见商周之时此类具备特殊本领的兵士都属王侯的私兵,“斥候”的名字大抵便从此来。
不过自先秦后,由于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原本记载的所谓“视敌进退、观相径要、检行险阻、候捕盗贼”的队伍就变得越来越水,甚至于现今不少义军队伍中都不设此兵种,只拿些脚程好或善骑术的士兵充当探马信报。
巧的是,孙华的麾下还有。
老李为求正统,一切规制都遵前隋照搬。白水军中每个战营都单独设有二十人的斥候小队,分有战马。再加上李大德的亲卫队,集中起来,便是一支数量近千的骑兵。
此时,这支队伍正由秦琼和罗士信分领,前往济水两岸和絺城周边侦查。
前文说过,古之名将之所以逢战比克,是因为他们总能借用地形、情报、战术之利,把大规模的战役转化成局部以多打少的战斗。
想要做到这一点,计谋、判断、决策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毕竟这会儿的通讯不畅,一旦做出决定就无更改的机会。所以先机、伏兵、后手之类词汇都是古代战争描述中最常出现的。
不过眼下那五十名“通讯兵”的出现,却给了李大德试错的机会,也让他有了抢夺先机的便利。
当然了,若只是侦查传信,没必要让秦琼和罗士信这等猛将出马。之所以选了他们,是因为某赵王并不只是让他们去侦查。
彼时的秦琼打马狂奔在北面的原野之上,脑中却还在回想着前者交代他的话。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什么鬼?
他想不明白,再怎么说这群斥候也训练尚短,除了骑术相对好些,其他骑兵战术简直一塌糊涂,骑射更是没一个会的。他本人还要分神去保护那五个“通讯兵”,就算集结成规模了又能打得过谁?
而且后者还叫他先去沁水上游的孔山取东西。
什么东西这么神秘,还能提升这群斥候的战力不成?
答案是能。
任何事情到了李大德这儿,就不能以常理度之。就比如说初时兵部拟定的,就欺负河内无精锐士卒和善战之将平推过去的战法,就没见他有要采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