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的印象之中,西北和外省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两点,一是重视实业,这自不用多言,实业是西北发展的根基。而另一个让国人侧目的则是西北极为重视教育,即便是在这个战争时期西北省的教育经费支出仍然占到全省政府支出的19.8%,占到政府支出的近五分之一。
另外一个数字或许能够说明一切,就是西北一省的教育经费支出超过了北方政府的教育支出,再加上数额庞大的非官方的教育基金和个人捐赠,西北省的教育经费的实际上可能超过全国各地在教育事业上的投资。
有了充足的教育经费作为保障,使得西北可以在几个月内就在全省各地推行强制性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现在的西北一省一千三百多万人口之中,中等实业学校和中小学在校生人数超过两百万人,拥有接受过短训的老师近十万多人,这个数字甚至于接近全国总和,而中学生则远远超过全国中学生总数的数倍。
司马曾经说过最值得自己骄傲的就是西北的教育,用了两年的时间建立这个时代的中国普及到每一名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体系,西北的这种带有强制色彩的义务教育体系,有别于这个时代教育壬子癸丑学制,而是直接把美国的“六三三”学制抄了过来,小学六年再加上三年的初等中学、三年的高中或师范学校或中等实业学校。初中的单独设立有利于西北的教育普及,也使得西北可以在全省推行九年制的义务教育。
当然在构建西北的义务教育体系的同时,司马并没有忘记构建西北地高等教育,从最初的为培养用于和外国技术专家沟通的的翻译人员的翻译学院到培养技术人员的技术专科学校,都在短期内建立了起来,而其中最为重要就是目前仍然处于初创期地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创建于共和六年元月,为了把这所大学办成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第一流的高等学府,当时除了政府投资和西北公司以及企业投资的数千万元之外,司马还和西北的企业家们捐赠了多达两千余万用于征地建校、构置教学器材,期间为了满足学校的教研需求而又多次追加投资。
以至于日本报纸上曾经酸溜溜的说西北用可以建立一支战列舰队的资金打造了他们梦想中的大学校,但是却指出大学并不仅只是大型的学校。就像流传地一个笑话一样,西北正在走上一个误区,无论是都要大的,要最大的规模,但是大学并不是工厂,规模大并不见得是好事。“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对于这句话。作为创建西北大学地主导者,司马当然有深刻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