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数据也都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可谨慎起见,东方白每造好一段,都要亲自试验一下,速度快了慢了,都要在下一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
大问题确实没出现,小问题确实出了不少,就连滑梯的尺寸,都在施工半天之后重新修改,已经完成的部分全部返工。
若是放在地面,同等规模的滑梯连小工程都算不上,可放在月球,放大孤峰号上,确实是个不小的工程。
当最后一段顺利合拢,东方白亲自体验整条滑道的效果,先穿全套河豚装甲,再脱掉河豚,只穿生物装甲,最后再把一只标准物资箱推下去。
不管人还是物,抵达终点时的速度都在适当的范围之内。
直达基点的交通线圆满完工,几个人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把月宫基地储备的物资清点一遍,凡是需要送进基点的,全部运向舰坑。
上面一个人搬起来送进入口,下面一个人及时接应,整个过程轻松无比。
对舰内的运输系统是建立起来了,但对外只能走缆索,那玩意的承重极限是八吨,就目前而言,足够了。
按说,再造个对外的系统才更加完善,但眼下没那个需要,东方白也不想浪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总要给其他人留一点发挥的余地吧?
接到月宫基地上报的消息,北都大喜过望,立刻命令第二批研究人员出发,一齐送上月球的,还有为月宫号准备的大批物资。
物资中的大头是氧气、然后是食品,最后才是食品设备。
十多个人,外加特遣三队主动帮忙,仍然花了小半天,才把这批物资送进孤峰号。
徐飞亲手打开气瓶,空气充满生活区……为了尽量减少运输压力,运抵孤峰号的并不是空气,而是加大氧气比例的“混合空气”。
以为随便抽点空气,装进钢瓶就能送上月球?
大错特错,送上太空的每一克物资,都必须精打细算,哪怕空气也不能例外。
混合空气也不是随便用的,如果生活区的气压与海平面持平,那氧气就太多了,敢在这种环境生活,氧中毒肯定没跑。
所以必须适当降低气压。
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就是这样。
举两个类似的例子,航天服内的气压相当于海平面的百分之四十,但航天员呼吸的不是普通空气,而是纯氧。
还有就是饱和潜水呼叫的氦氧混合气体,其中,氦气含量高达百分之九十八,氧气只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