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秘密警察在挪威的总指挥威赫姆雷德斯将军来到现场勘察情况,他发现了这个号称“固若金汤”的水电站究竟是怎样被破坏的、被谁破坏的,以及破坏者是如何逃跑的。威赫姆雷德斯心情恶劣,他扬言要报复。他认为破坏可能是由4名英国特工进行的。他们在现场发现了一支汤普森冲锋枪,以及其他一些英队的装备。那两名被俘虏过的守夜人也证实了这个观点(或许他们虽然知道袭击者是挪威人,但因为怕遭到报复而不敢声张)。被剪断的铁丝网、被打开的门、地上遗留的脚印和血迹(伦内贝格手上流下来的血)表明了袭击者们前来袭击和撤退的路线。但令德国人疑惑不解的是袭击者们是如何穿越峡谷的。威赫姆雷德斯知道如果没有内部情报配合,袭击是不会成功的,虽然他怀疑在逃的水电站前任经理布朗为袭击者提供了情报,但他还是下令逮捕了十多名在水电站工作的工程师和工作人员,并对他们进行了审讯,他威胁说,如果他们不肯透露消息就枪毙他们。
冯?法尔肯霍斯特将军的到来阻止了威赫姆雷德斯的胡作非为。冯?法尔肯霍斯特将军是德军里为数极少的明事理的高级将领之一。他宣称,“这次袭击破坏行动是我在战争中见过的最了不起的行动。”当冯?法尔肯霍斯特将军首次看到破坏场面的时候,他嘴里轻轻骂了句“英国匪徒”,然后脸上露出了一丝钦佩的笑容。根据德国和挪威方面传出的情报来看,德国人认为有3名会讲挪威语的英国特工身穿平民服装乘火车来到哲克罕地区,他们对当地的情况非常了解。奇怪的是,尽管德国人知道这些破坏者们“能讲一口非常纯正而流利的挪威语”,但却没有对他们的真正国籍产生怀疑。冯?法尔肯霍斯特将军宣称这是一次英国方面组织的军事破坏行动,于是他们释放了被逮捕的挪威平民,然后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行动。挪威人都很感激冯?法尔肯霍斯特将军,要不是他站出来和德国秘密警察周旋。当地人一定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报复。
冯?法尔肯霍斯特将军一边思索着袭击者们是如何逃跑的,一边命令守卫打开所有的探照灯,但令德国士兵感到尴尬的是。他们居然不知道探照灯的开关在哪里,这使冯?法尔肯霍斯特将军大为恼火。
行动小组里现在只剩下8个人了,黑尔贝格只身返回了位于加斯布兰德的窝棚,因为他把自己的挪威平民服装和伪造的身份证明丢在了那里。他不得不返回去以免那些东西被德国人发现,一旦敌人发现了这些证据,他们必将对当地人进行报复。他和众人约定一旦天气好转,他们将在斯文斯布窝棚会面。行动小组离开了斯文斯布窝棚前往枪手行动队降落的地点,他们出发两个小时后再一次被恶劣的天气阻挡了回去。第二天。他们成功地出发了。在路上,他们把破坏任务成功的情报放在司莱托达尔,留给豪格兰和
斯克那兰德去取。情报的具体内容如下:“降落在司格肯,降落后一个星期天气一直很恶劣,由于降落地点偏差,不得不精简了一些设备,1944年9月26日凌晨12点45分发动袭击,预定目标完全被摧毁。所有人都平安。没有开火。”
由于豪格兰在行动前两天就隐蔽起来,英国总部对行动之事毫不知情,他们现在还在担心是不是行动组已经全军覆没了。行动组在晚上8点到达了司格肯,然后立即开始规划如何从瑞典边境逃跑。豪格兰和斯克那兰德将继续留在挪威进行地下工作。斯克那兰德将接替豪格兰担任无线电发报员,豪格兰将负责和当地地下抵抗组织联系,收集情报。招募人马,进行培训。但他们必须先躲藏起来。等德国人的搜捕结束后再出来行动。,
枪手行动队的5名成员伦内贝格、斯托海尔格、斯特伦赫姆、凯泽、艾尔兰德将跨越400公里的距离逃向瑞典,他们估计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大约需要10天左右抵达目的地。郝克里德和谢尔施特鲁普也将继续留在哈尔达格地区,保尔松和黑尔贝格将前往奥斯陆,等候新的任务。
一行人在司格肯准备分开行动的时候却没有见到黑尔贝格的影子,新的暴风雪又开始了,大家开始为他担心起来。按照计划,前往瑞典的行动组将滑雪前往目的地。“我们将身穿英装,如果遇到任何阻力,我们将奋战到底。”伦内贝格在日记里写道。到达瑞典边境后,他们将销毁一切武器,分成两组,然后宣称自己是前来寻求政治避难的。10月1日,伦内贝格、斯托海尔格、斯特伦赫姆、凯泽、艾尔兰德和众人握手言别,踏上行程。
破坏任务进行10天之后,英国政界和军界的高级将领们,包括温斯顿?丘吉尔在内,大家都不知道袭击破坏任务进行得究竟如何。大家在担忧之中度日如年。10月12日11点55分,一处乡村别墅里的无线电接收机响了起来。豪格兰和斯克那兰德按照枪手行动队的指示去司莱托达尔寻找情报,但却没有找到,于是他们一直等到郝克里德和谢尔施特鲁普回来才知道了袭击成功的好消息。郝克里德和谢尔施特鲁普奋力摇动着发电机的手柄,豪格兰坐在发报机前发出了以下情报:“行动百分之百成功。预定目标被完全摧毁,由于德国人根本没有发觉,行动过程中一枪没开,直到行动小组成功撤退之后敌人才知道情况不妙。”行动队发出的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情报使流亡美国的丘吉尔政府一片欢腾。
德国人的原子弹研究计划被粉碎了。敌人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有能力重新研制原子弹已经不是问题,英美的军政要员们终于可以松口气拿起酒杯向挪威方向遥遥相祝了。虽然英国本土即将全部沦陷,但在丘吉尔看来,战事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因为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隐患已经被铲除了。对于德国人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因为在战争初期,德国在核能量方面的研究依然遥遥领先于英国和美国。
这次破坏行动的成功,和英美双方的周密准备和通力合作是分不开的。
早在1942年6月。当特工人员向白宫报告说德国正以一年5000磅的速度在维莫克加紧制造重水的时候,白宫立刻警觉起来。很快,警觉变成了恐慌。1943年底。消息传来,德国人又加快了速度,正在以一年10000磅的速度生产着重水。于是唐宁街和白宫作战部,以及其他一些部门决定共同进行一场“最机密的行动”。毫无疑问。德国政府正在给他们的科学家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迫使他们赢得核研究方面竞争的胜利,制造出一颗原子弹来打击盟军。通过与维莫克的经理们的秘密接触,英国特工传来消息,挪威方面已经表明立场。如果这个破坏行动不是由他们在英国的竞争对手谋划的,挪威人愿意配合英国人的行动,用挪威人的话来说就是“血浓于重水”。
维莫克重水研制计划的最初负责人是列夫?托施耐德教授,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个狂热的爱国主义者。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维莫克的布局,以及重水生产线的细节。德国人命令托施耐德教授监督重水生产的仪表建设。托施耐德竭尽全力地延缓这一进程,他拖延着仪表的生产,还偷偷在已经制造出的重水里混杂了少量的鳕鱼油和海狸油。1944年夏天。托施耐德教授接到消息。说德国人已经对他产生了怀疑,不久伦敦命令他尽快逃亡。托施耐德教授痛苦地和家人作别之后飞到了中立国瑞典,并从那里去了伦敦。到达伦敦后不久,他就被委任为军情处挪威部门的高级指挥官员,专门负责英国的秘密特工部队,开展“非常规战争”。,
托施耐德教授离开之后。他的老搭档卓马?布朗成为水电站的新负责人,他和托施耐德教授一样。也是一个真正的爱国的挪威人,他成为盟军情报机构的主要消息来源。把拍有情报的微型胶卷藏在牙刷里运送到瑞典。然后再从那里送到英国。
在科学家产的努力下,丘吉尔改变了以前对德国核威胁的看法,因为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核能将很快被应用到战争中来。1944年夏天,丘吉尔的科学顾问柴威尔在丘吉尔访问美国之前向他提供了一份核研究报告,在报告中,这位科学顾问写道,“如果我们任由德国人在核领域的研究遥遥领先,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他们可以利用核武器打败我们,或者在我们取得胜利后借助核武器来扭转战争局面”。
当丘吉尔和罗斯福在纽约举行会晤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科学顾问的提醒,他们就清楚地明白他们所面临的巨大威胁。两位领导人一致同意,双方将在这种“终级武器”的研究方面竭诚合作,并积极配合,破坏德国在这方面的进展。丘吉尔在和美国总统会晤后不久写道,“双方都意识到了,如果我们坐视不管,任由其发展,其后果将是非常惨痛而危险的”。
当维莫克方面的进展通过科学部门传给情报部门,然后又传到了军事和政治圈子之后,华盛顿和伦敦进行积极配合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双方一致同意派遣特工到敌人的后方对其进行军事和经济打击。所以才取得了这次行动的成功。
1944年的夏际,最重要的戏码,还是在东方战场上演。
为了牵制苏军兵力,使之无法支援乌里扬诺夫斯克方向的战斗,华军分别向远离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西线北段,和邻近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西线南段发动攻势。
这两次战役宛如两首插曲,伴随着乌里扬诺夫斯克的开场和谢幕,甚至也影响着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进程。
没有这插曲的夏季,历史将变得残缺。
插曲之一发生在东线北段。这里虽远离乌里扬诺夫斯克,却部署着庞大的中国北方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共有48个师,70多万兵力,并得到大密度炮兵集团(2407门)和第503营“玄武”超重型坦克的支援。司令为傅孝安元帅。他坐镇苏联战场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对战区情况了如指掌。
中国最高统帅部企图在夏季重新进攻斯大林格勒。为此他们特别加强了第18集团军。其总兵力多达29个师,成为东线最大的集团军。如此庞大的兵力。是否会被调向东线其他战场,包括鏖战中的乌里扬诺夫斯克,也是俄国人极为关注的问题。
苏联人决心先下手为强。目标是斯大林格勒东南的库里卡的华军突出部。库里卡作为斯大林格勒连接苏联内地的铁路枢纽,被中国人形象地称为“东方大门”。自里海及乌拉尔河畔的各处阵地被华军占领以来,一直是两军争夺的焦点。以库里卡为中心的突出部,目前主要由中国第26军防御。这是第18集团军编成内最大的一个军。拥有7个师。
按照苏联方面的计划,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指挥官戈沃罗夫上将)将从北面,沃尔霍夫方面军(指挥官梅列茨科夫大将)从西面,对该突出部实施向心突击。,
为实施此次战役,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将调用第67集团军。由空军第13集团军配合;沃尔霍夫方面军调用第8集团军,由空军第14集团军配合。红军参战兵力总计25.33万人,坦克370辆。
对前线苏军而言,占领库里卡,歼灭中国第26军的前景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但斯大林本人对此兴趣不大,强调战役的重点并非夺取地盘,而是尽量多消灭有生力量。鉴于库里卡的重要性,华军必定会派出大量增援。届时苏军应以密集炮火和空袭予以大量杀伤。
事实上。北线华军此前由于得到的补充兵员较少,攻击力不足,只能凭借充足的弹药,以火力杀伤当面的苏军士兵。为此,华军经常发动佯攻,引诱苏联士兵离开掩蔽部进入战壕。然后再用大炮把他们轰掉。这种战术被称为“磨面机”。但花招用多了,也产生了副作用:苏军将大量士兵撤出一线。只留下少数屏护队。同时修建了密集的交通网,保证部队可以及时进入战线。
1944年7月22日凌晨。震天的1943年,部署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苏军280毫米口径炮火和漫天盖地的机群打破了宁静。除了轰炸和炮击,华军实施了列车重炮轰击。
华军长达150分钟的凶猛炮击,仅第空军13集团军和陆军第2战斗航空军就出动了540个架次。暴风般的炮火扫荡了苏军防御前沿,将战壕“烫”平!最初几分钟内,有的苏军步兵团就被炸死大半,有的团只有5至6人残存;苏军第1步兵师23团几乎被炮火歼灭!
炮击刚刚停止,从浓烟和沼泽中涌出了密集的华军步兵。但苏军并没有沉寂,残存的一线士兵进行了顽强抵抗。通过便利的交通网,他们很快就得到了其他地段和第18集团军预备队的支援:第58步兵师,第28坦克歼击师,第126步兵师,在战车配合下,及时加强了苏军防御。仅华军第67集团军当面,苏军就增加到7个师。中国方面也不断增兵,大量中国援军的抵达,使战斗变得空前激烈。
血腥的战斗无法深入纵深,陷入一米一米的缠斗。但华军也不急于阻断苏军的增援路线,而是把他们放入战线,置于凶猛的炮击之下。
从7月29日起,华军开始采取新的杀伤模式,以庞大的空军,包括大量远程飞机,对苏军纵深实施密集的空中打击。用梅列茨科夫的话说,中国飞机几乎“不限制汽油用量并慷慨地供应炸弹”。华军第一次空袭就动用了733架飞机,以后各次也有600750架参加。从库里卡和乌里扬诺夫斯克至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之间的交通线均在袭击之列。空袭一直持续到8月12日。
在地面,华军继续寻找苏军的弱点。8月11日,第8集团军集中5个师和2个重型坦克团(总计30辆“白虎”坦克)的重兵,企图从德国志愿军第5山地师手中夺取一个很小的桥头堡。依靠压倒优势,华军眼看就要获得胜利,却遭到德国志愿军第132步兵师的反击和重炮猛轰,险些功亏一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