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的追求,“十年寒窗不正是为了出仕为官”,如此才有了所谓“遗民不世袭”。虽然“遗民世袭”不易做到,但并非不可能。
而相比之下,万寿祺之后其万家,莫说第二代,直至清朝灭亡,其举族无一子弟做过异族二朝之官,乃是家规‘子孙不受北朝官’祖训所致,有清三百年来,万氏子孙,未尝有出仕者。也正因如此,朱明忠才对万氏的家风均敬仰有加,在阎尔梅推荐万睿后,便将其召入府中,按他的想法,对于这样的忠烈遗民,虽说谈不上特别的优待,但会量才而用,绝不会埋没其才学。不会让其历史上一盘,空有满腹才学,却因为恪守忠义,不愿泯灭良知为虎作伥。
也正因如此,如万睿、徐介、杜先发等江北遗民,都被朱明忠安置于衙署各个部门,如果通过考核的话,就会外放为官。
“臣参见淮王。”
作为参军府的官吏,万睿自然需要称臣,而这也正是淮王参军府与经略使衙署最大的不同。在衙署的时候,他们只是衙署的官员,与朱明忠同为大明臣子,只是上下隶属关系。而现在,作为淮王参军府的官员,他们的身份已经不仅仅只是“大明官吏”,他们同样还是淮王的家臣,对淮王负有尽忠的责任。
“免礼!”
朱明忠挥手免礼时,心知那篇文章必定经过万睿之手的他又问道。
“不是不能北伐?不知勿为你有何高见?”
“大王(1),臣以为,方今天下之义,无外乎北伐,若是大王点兵北伐,延平王若是敢领兵北犯,必定为天下人所不耻!”
略点下头,朱明忠并没有说话,而是示意他说下去,站在大王的面前,万睿又继续说道。
“再则,以延平王之自负,若是大王北伐,其必定不屑于趁人之危,如此大王自然可以安然北伐。”
“这完全是在赌延平的品性。”
朱明忠摇摇头,然后说道。
“对延平的品性,本王自然是不曾怀疑过,但是……”
但是北伐之后呢?对于他朱明忠来说,江北才是根本,他可以错失北伐,但却不能失去江北。
“江北之重,不容有失啊!”
发出这声叹息之后,朱明忠颇为无奈的对万睿说道。
“即便是北伐时,延平不会北犯江北,但若是北伐,江北必定会动用全部精锐,到时,江北防务空虚,又该如何?万一江北有失,只恐军心不稳啊!”
朱明忠不是李子渊,忠义军也不是李家军,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