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铁骨 > 第26章 公平(第二更,求支持)

第26章 公平(第二更,求支持)(3 / 4)

这么扔下你们不管!将来,将来,必定是会有后旨的!”

说着,王夫之又一次他朝前举起那个大碗。

“你们就吃一口吧!我求求你们啦!”

……

雨打窗户上,好像在哗哗地流泪。

听着这两日越来越多的士子在国子监聚集,朱明忠只是坐在龙椅上,神情庄重地端坐着。

“陛下,士子皆言,以书院取士,非是公平之道,高皇帝取之以八股,虽有失偏颇,但却亦不失为公平之道……”

对于王夫之的这一说法,朱明忠并不反对,这是事实,也是大明开国诸贤与朱元璋选择八股的原因——公平。

其实在古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人才的选拔,其考试形式必须要符合中国这样地域辽阔,自然、经济、文化等条件差异较大的现象。因为在古代通信技术的限制,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若一经修改,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传遍全国,所以科举考试的形式就尽量不会去调整,内容需长期固定甚至一成不变。

除此之外,朝廷还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就是穷富差异,倘若科举的形式与内容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那么许许多多的寒门子弟根本出头无望。

既然科举考试是全国性的,那么当局者就必定会顾及全局,尽量维护公平和正义。首先,八股文考试的内容均出自于四书五经,这些书籍在当时已经很普及了,而且价格也让大众都能接受。这样无论是京城的学子,还是远在万里之外的边疆学子,都有统一的教材。大家就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角逐,让寒门学子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会。否则,如果考试的内容五花八门,那在当时书籍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势必就会产生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富人家可以买大量书籍供孩子学习,而穷人家不仅买不起书,而且在很多地方甚至都买不到书。这样就等于关闭了寒门学子登上天梯的机会。

但是这样的公平,却带来了另一个结果——学生专门研究八股而不问其它,最终导致其只知八股,而不知实务,以八股取士,取出来的又是什么士?

“公平……”

抬起头,看着王夫之,朱明忠沉吟道。

“如果公平的代价是要一群,不知兵、不知政、不知税、不知农、不知世事的官吏,这样的公平取之何用?”

公平!

这两个字,看似很重要,可是若是为了公平,陪上了国家的未来,这样的公平又有什么意义?

冷冷一笑,朱

最新小说: 摄政王的神医狂妃 大乾假世子 何处绯色惹人眼 此生仰天长笑 仙尊,时代变了 大宋杨门 大唐:我的姐夫是李承乾 功高盖主被猜忌?我转投敌营 太后垂帘,寡人才九岁你怕什么? 腹黑殿下的双世追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