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笔墨纸砚尚未撤去,赵皓缓缓的走到书案之前,提起朱毫,饱蘸浓墨,挥笔而就,在宣纸上写上一两行字。
杨朴、完颜宗弼、宗望、完颜雪以及完颜希尹等人,纷纷围了上来。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宣纸上的两行大字,力透纸背,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金割玉一般,正是瘦金体。
字固然惊艳,那起头两句词,更是气势磅礴,豪情猎猎,出笔不凡。
纵然是完颜雪那娇脆的声音念出,仍显作词者的铁骨铮铮,豪情壮志,令四周宗翰等熟读汉人诗词者忍不住叫好。
就这么两句,杨朴的脸上便已流露出失落的神色。
挖坑不成固然懊恼,最重要的是,他虽然号称大金第一文臣,这样的词句,他作不出来……
而七公主完颜雪,读着这两句词的时候,望向赵皓的眼神,已彻底沦陷。
赵皓只是稍稍停顿了一下,手上的朱毫继续挥洒而出。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何惜白发生!”
这首词是辛弃疾所书,此时的辛弃疾尚未出生,自然不会露陷,而且因为他的到来,辛弃疾还能不能写出这首词还难说,此刻顺手拿来,震慑鞑子,也不致埋没这首好词。
只是,他改了最后一句。
原文是“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
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辛弃疾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
辛弃疾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
然而,又有谁“可怜”他呢?
君王和朝廷的无能,辛弃疾最终只能郁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