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港出货的商人,想尽一切办法要加入广东三大商会中的一个。
然后通过商会获得订单,再从澄海港、广州港出货。
此消彼涨,自然让月港的衰落速度加剧,逼得郑芝龙不得不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强留下那些商人。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他郑芝龙如果不想办法将唐宁崛起的势头给压下去,他郑芝龙海上利益易手只是迟早的事。
在这种前提下,双方的势力在海上爆发摩擦,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不是新军有辉煌的战绩在先,恐怕闽海王就不会那么好说话了,这些摩擦,既是一种试探,又是一种警告。
但显然,为了更快的发展和自身利益,唐宁不会轻易放慢脚步,何况他是按照当初的协议行事。
更重要的是,爆发的几次摩擦,也都是顺风镖局占据着绝对上风,进一步显示出新军水师的强大实力,郑芝龙的水师已经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正是意识到差距,所以即便损失了十多艘小船还有上百人的伤亡,郑芝龙都没敢轻启战端。
可郑芝龙清楚,时间拖得越久,自己与新军的实力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因为他早已获悉,新军开始在大肆造船,而且还有蚝镜的葡萄牙人提供各种帮助。
他郑芝龙也不是没有实力造更多的战船,但他一方面是下不了那么大的血本。
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唐宁占尽了先机,不但有充足的财力支撑,原材料来源也很充足。
又一早招揽了大量工匠,还有葡萄牙人提供技师支持。
现在他郑芝龙,除了财力还占优势之外,其他几方面已经被唐宁拉开了距离。
即便舍得下本,也跟不上新军水师的发展速度。
无奈之下,郑芝龙只能放下面子,主动去信一封到潮州府,表明想和唐宁商谈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之法,尽力避免走向战争一途。
毕竟,不管是福建还是广东,都是大明的疆土。
福建水师和新军水师,也都是大明的水师,如果发生内战,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如果能够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对双方有益,也是大明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