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来,确实是这样。
有几次,唐宁都准备要放弃会谈了,但郑芝龙又主动做了一些让步,让唐宁留了下来。
当时还给了唐宁一种错觉,觉得郑芝龙是不想与自己全面开战,郑芝龙向清军投降的那件事情又影响了唐宁的判断。
所以,便成功的让郑芝龙拖延了时间。
但这一切的前提,首要条件便是这条地道能够挖通。
而要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挖通从总兵府内到府外的通道,还要掩人耳目,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经过对地道内泥土气息的分析,再结合整件事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唐宁才猜测这条地道在他来之前就已经挖好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如果真是这样,莫非郑芝龙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在准备这一天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人就真的被小瞧了很多。
现在想明白这些,已经有些晚了。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一些历史事件虽然可以给他唐宁提供有效的参考,让他能够看出一个人的秉性。
但是,也容易对他进行误导。
如果唐宁不知道郑芝龙一年多后会投降清军,他很可能不会亲赴这次会谈。
即便来了,防范措施也会严格不少。
虽然有些后悔,但唐宁并没有颓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良驹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再说了,唐宁还有底牌没有拿出,只要找到机会,他还是有不小机率翻盘的,这也是他敢冒险的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