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济格所率的八旗军主力在应天府,面对进逼的新军,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种选择,是在野外与新军决战,还是据应天城而战。
如果拒城而战,就大大削弱了八旗军的战力,毕竟八旗军最为依仗的还是骑兵,据城而战,战马便失去了作用。
但据城而战也有好处,可以凭借坚城发挥出不小的作用。
正如此,分成了两派,一派赞同据城而战。
另一派则赞同发挥出骑兵的优势来对付新军的步兵,如果躲在城中被动防御,反而是避长扬短,得不偿失。
谁也没有说服谁,阿济格却直接决定,要与新军在城外一较长短。
对性格火爆的英亲王来说,还没打就直接躲在城内被动防御,那不是他的性格,这个世上还没有一个人可以让他阿济格只敢躲着。
更何况,唐宁如此拖大,明知他阿济部本部兵马实力最强,兵力最多,却依然均分三路进军,只率四万人马就敢来进攻应天府,这简直是对他阿济格的蔑视。
阿济格可不认为唐宁不知道他在应天府的兵力有八万人。
不过,阿济格也没有小瞧唐宁率领的新军,所以他率军出击的也大部分是精锐,除了他抽调的正白旗八旗军一万人,还有吴三桂部的两万关宁军。
剩下的则是蒙军骑兵和尚可喜的部分兵马,这一共六万兵力中,骑兵就有一半。
整军之后,阿济格便毫不犹豫的率军迎着唐宁进击的方向而去。
在刚过溧水县不久,唐宁便得知阿济格已经率大军南下了,直逼己方而来,此时可能已过秣陵关。
唐宁和随军参谋商量一番之后,立即向溧水县折返了一段距离,但并没有就此退入溧水城中。
在溧水城北面约五里处开始构建防线,随军民夫和工兵开始忙碌了起来,侦察兵也被大量派出严密的监视清军的动向。
翌日,清军出现在新军北部约四十里处,随即放缓了速度,于下午未时在距离新军约三十里开外安营。
清军没有急着进攻,而是派出大量斥候侦察新军的动向,新军的侦察兵与其斥候多有交手。
由于新军的侦察兵皆是新军精兵,且侦察小队至少会配制一把p40冲锋枪,所以在这种交锋中,新军赢多输少。
可是第二天,清军依然没有发起进攻,唐宁也没有任何要进攻的意思,所以双方的交锋依然只限于侦察人员。
第三天亦如此,唐宁在等着清军发起进攻,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