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就是自己了。
既然没办法救,吴三桂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耽搁在这里,他留几十骑守护着尚可喜,等唐宁赶到之后,将人交给唐宁。
不过,尚可喜在被交到唐宁手上之后不久,便因伤病重而亡了。
很多人觉得对这样一个汉奸,而且已经死掉,没什么利用价值了,觉得应该直接草草掩埋了事。
但随军参谋商议了一下之后,将一个方案提交给了唐宁。
唐宁随即赞同,这个方案很简单,可以利用尚可喜的死作一些文章。
尚可喜不是因为被新军的先进火炮炸伤,因伤重而死的。
而是在随阿济格撤退过程中,被阿济格威胁留下断后,并用其家人相威胁,所以不得不反叛。
在准备擒拿阿济格的事情败露后,被清军重伤不治而死的。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想证明清军对所有投降的人只是为了利用,在关键时刻会毫不犹豫的抛弃。
还可以证明尚可喜这个投降了十几年的汉奸也背叛了清廷,给在清廷中有同样情况的孔有德、耿仲明等有实权的投降将领竖立一个榜样。
而清廷,如果相信尚可喜是真的投降之后,对孔有德、耿仲明等汉军的防范自然就会加强,双方的间隙也不可避免的会加深。
为了让这种事情有更大的可信度,新军会对尚可喜进行厚葬,同时会在上进行报道。
只不过这样的话,就将尚可喜这个汉奸给洗白了不少。
但凡事有利有弊,将一个死人洗白了一点,却可以尽可能的离间满八旗与汉八旗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可以让投降的尚可喜部更加卖命,这还是很值得的。
大不了以后像乾隆一样,编纂一本类似的书籍,将事实的内幕再披露出来。
当然,这前提是能够将阿济格给留下来,否则的话,其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此时的吴三桂依然在后面急追阿济格部,除了他原本的关宁军,还包括刚投诚的尚可喜部。
这些人也像吴三桂一般,为了尽快的抹除自己的汉奸形象,都很卖力,底下的士兵,士气也一下子高涨了起来。
阿济格一路几乎不敢多做停留,才终于逃出应天府,进入了太平府。
但是,身上携带的干粮都吃光了,于是又暴露出了掠夺的野性,沿途劫掠了几个村庄。
虽然收获了不少食物,但也耽搁了一些时间,据斥候报告的最新情况,吴三桂部距离已经不足五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