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汐站在旌旗之下,他脸色狰狞,身上鱼鳞甲胄粘着肉块似乎刚刚亲自上阵搏杀,手中的横刀血迹未干。声声弓弩箭矢脱离弦线的作响,天空忽地一暗,尖锐的破空声道道,有如雨点一般的利箭在空中飞越。
观前方,从人体涩流出来的血液仿佛可以汇集成溪,草皮好像被换上了新的戎装插满了箭矢;毫无阵法可言的匈奴步兵像蚂蚁一般蜂拥向矮墙,这些匈奴步兵武器简陋甚至没有盾牌,箭雨落下,不绝于耳的惨嚎声悦耳奏响,中箭身亡的匈奴步兵叠叠而立,尸山成堆。
匈奴人三次试探性进攻后就开始强攻让陈汐感到意外却没有心忧,防御正面战场的部队本就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早来或者晚来却无所谓,就有如许多人所设想的那样,早点打也省了布策斗智的费劲事。
今天是匈奴人强攻后的第三天,按照林斌的要求,陈汐目前已经可以假败而退,然而陈汐却不想这么早退下去,因为没有什么比身在战场看着胡虏被己方箭矢大量射死射伤更加赏心悦目的景象。
狼军多为擅射之士,三天内杀敌至少三万,杀伤无计。当然,杀敌越多就代表箭矢消耗越大。目前陈汐麾下还有近两万枝弩箭、三十余万枝普通箭矢,如果匈奴人还是继续强攻,这些箭矢至少还可以用一天半的时间。
功利心和好胜心斗是陈汐的弱点,他没有清楚的看清自己。做事就显得有些意气用事,等待有人提醒作战目的时,他仗打过头了也已经来不及调整。唯有想方设法表现出好像守不住了的姿态。
“坚守之势太过顽强,若一时间示弱败退,匈奴人必不会相信?”
道道破空声再一次响起,陈汐下意识抬头往上向看,他看见的时成千上万的箭矢遮住天空,密集的箭矢甚至让光线无法穿透而下,放佛有一道黑布掩盖了大地。它速度极快地往前推移,等待太阳重新崭露头角的时候,耳膜里已经是被临死前的惨叫塞满。
匈奴步兵的冲锋被箭阵一阻出现了断层。大约三千余在箭阵下幸免的匈奴士兵仿佛没有看见身旁还在不断倒下的同伴,他们势头不减,犹自叫喊‘啊啊’的音节拚命狂奔。
“放他们过来!”
军令一下,后方箭塔上的弩兵看见号旗压制了射击的欲望。
立于墙面的长戈手和横刀手再一次露出了欣喜的表情。他们是近战之士。敌人没有冲上来就无法建功立业,没有机会建功立业那他们永远都只会是一个最底层的士卒!十部五军的社会制度太特殊了,如果没有军功爵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多少人舍生忘死就是为了那即代表身份又能让家人在十部中获得良好待遇的军功爵位!
陈汐完全不去看那些即将爬上墙面的匈奴步兵,他对麾下的将士近战能力信心十足!此刻,陈汐目不转睛盯视的是匈奴人的本阵,匈奴人没有战旗、更加没有旌旗,有的只是用毛鬃别起来的木棍蠡。虽说有民族差异的成份在内。但是陈汐不无恶意想:“或许匈奴人就是为了让人看不清楚军队番号才不愿意设置旌旗?匈奴人是怎么分辨主力部队和辅助部队的?”他又忘了,游牧民族不但缺铁少铜更加缺少布匹。哪里来的多余布料做军旗。
匈奴本阵十分厚实,但是由于游牧民族的部落群居天性,很容易就能看清楚大概有多少部落被集结起来准备进攻。目前立在阵前的匈奴军队大约八股,以右贤王部为中心,菰浑部、屠申部立于左右两翼,其余小部落像是在巩固大阵一般的立于外围。
只有身临战场才有真正了解什么叫战争,那是血与肉的绞杀,呼喝和惨叫互相辉映的世界,身为士兵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箭矢要了性命。
坚守的狼军近战之士露出了兴奋的表情,他们因能够让手中的兵器继续收割而欢喜。这些战士舍不得推开匈奴步兵搭起来的攀城梯,他们紧握武器牢牢守在攀城梯附近,见有人探起头来,手持长戈的狼军战士第一时间刺出武器,一朵血花从敌人的胸膛暴起,溅在已经满是血迹的墙面上,敌人将要落下去之际,一把横刀挥闪而过,一只大手迅速的伸过去将敌人首级抓住,瞬间又缩了回去。
墙面边上堆满了狼军斩下的首级,视一什的斩获多寡而定,血淋淋的首级被叠成了品字形,像极了京观!所谓京观就是把敌战死首级或者尸体堆成一个像极金字塔形状的土堆,用土盖夯实,一般就是用来威慑敌军。当然,这里随便叠起来的人头堆只是战士们为了方便计算一什的军功而作。
为了避免抢功而伐杀袍泽的情况出现,五军有明确的计算军功方式,其一就是一什内的军功战后由该什的什长统一计算,一层一层往上面核计。另外,还有一个照顾没有办法在战场斩下首级的军功奖励制度,那便是每一次战争,以曲为最低单位,每获胜一次集体记功勋一次,按照军功爵的品阶而定,例如普通士卒在获得三次集体功勋,经核实有无参战授予一级公士军功爵,颁发一级公士肩章。依此类推,随着军功爵越高需要的集体功勋也就越多,到了第五级的‘大夫’级别时不在享有集体军功制度的待遇,但是每一次大战役获胜后会获得‘大夫’以下所没有战役勋章,以此标榜荣耀的价值观。
良好的军功制度能够让士兵有奋战的欲望,这些军功制度当然不是林斌自创,他是从所有认知的军功制度上借鉴了可以取用的过来,然后再加以改进。之后才被真正的使用。
现在,正是被特别的军功制度驱使的士兵,他们无不渴望能够多杀敌人。换取不平凡的社会地位!
一名狼军战士刺出去的长戈穿透了匈奴士兵的胸膛,这名狼军战士欲使劲将长戈抽回来,不料还没死透的匈奴士兵双手抓住长戈的木杆,狼军战士下意识用力要再扯,他却是被匈奴人失去生命的尸体拉着往前蹭了几步,要扑出去的时候后腰被人抱住,一道寒芒闪过长戈的木杆被斩断。他身子一轻往后跌去,回过神来才发现是袍泽救了自己。
“发什么楞,还不去取新的兵器!”
这句话绝对不是汉语。它是阿尔泰系语言,正确来说应该叫‘鲜卑语’。说话的人以前是个鲜卑人,部落战败后他成了随战仆从的一员,新军改组时被升任什长军职。自此他认为自己已经是一名汉族人。不再是没有文化、没有荣誉感的鲜卑人。
失去兵器的狼军战士本是无姓小族的一员,虽然现在已经是汉族的成员但还是遗留以前的习惯,面对官长的怒喝只有遵从没有抗拒,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兵器,只有随便从地上捡起匈奴人的弯刀,刚直起腰眼前却是成了漆黑一片,他怪异的想:“这么突然天黑了?”之后失去意识。
不是天黑,刚才说话的什长亲眼看见一枝流矢飞射而来。直接穿透部下的脑门,飞溅而来带有脑浆的红白血液洒在了他的脸上。鼻腔里腥味十足。他脸色变得狰狞,疾步而上一道剁在攀上来的匈奴士兵脖子上,挥洒而起的血液再次溅来,这一次他没有眨眼睛,嘴巴不断痛骂,手中的横刀一次次劈出去。
箭阵的协助之下,陈汐有选择的放更多的匈奴人上来,防御城墙的长戈手和横刀手压力瞬间剧增,不少墙段甚至有匈奴人攀上墙面与狼军在墙面展开了厮杀。
陈汐在两位副统领的劝解下终于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他命令后方布列箭阵的弓弩手减低箭阵的威力,利用每次发射箭矢的密集程度给匈奴人一个印象,告诉匈奴人驻守的军队箭矢越来越少,已经在节省箭矢。当然,他算起来已经是一名资深的军人,知道短时间内匈奴人不会那么容易上当,需要把握适当的度,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死伤才会达到目的。
“死伤多少才算惨烈?”
陈汐拿定主意了,不能死伤太多,麾下的士兵可都是他以后建功立业的根本。
***********************************************************************************
到了正午时分,匈奴的统帅右贤王稽善没有再派出进攻的部队,而是下令暂停进攻,叫麾下的士兵吃饱喝足准备下午再攻。这一次稽善不打算派出杂兵,倒不是他察觉汉军箭矢减少密度,而是认为驻守的汉军经历三天的血战肯定疲惫不堪,应该派精锐上去试探一下,如果汉军应付吃力,那就要发动全面的进攻了。
“右谷蠡王派人来说了,他已经找到了汉军的薄弱处,一天之内就可以做好强行突破的准备。我也派人严加拷问了从战场上拉下来的汉军,得知这条城墙之后还有一条更加坚固的城墙。为了配合右谷蠡王庭部的强行突破作战,我们在明天傍晚之前必需击溃挡在前面的汉军,把汉军赶到第二条防线!”
稽善左手捏着羊肘子,右手不断在空中比划,由于嘴里塞满了羊肉说话有点模糊不清。他眼神锐利地扫视围在旁边的各部俾小王,特别注意菰浑王和屠申王的脸色,很想看清这两个三天之内损失一万余战士的俾小王心里在想什么。
菰浑王和屠申王心里自然是极其怨恨稽善,他们带来的军队在几次作战中减员了将近三万(含失去战斗力),上两拨负责强攻的步兵有六份之一就是他们部落的战士。两人为了证实贺兰山匈奴人不是失去爪子和牙齿的狼可谓是下足了血本,得到的是一句不咸不淡的称赞。
现下菰浑部和屠申部加起来,能够作战的士兵不超过四万人。已经无法威胁右贤王部,不过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怨恨归怨恨,他们是不敢在这种情况下还去和稽善硬碰了。
贺兰山前来的部落。两个最强大的部落都是敢怒不敢言,可以想象其它小部落的俾小王对稽善的态度有多么恭顺。
稽善咬一口羊肘,嘴巴使劲的搅动,吞咽下去后又说:“下午由右贤王部的勇士负责主攻正面,左右两翼由菰浑部和屠申部负责。其余的部落作为预备队,列阵在后面,只要我右贤王部一旦攻上了汉军把守的城墙。你们就要马上冲上来!”
屠申王和菰浑王听得面面相觑,他们很想站起来拿刀子剁了稽善,考虑到剁了稽善自己也活不了。只有忍气吞声应:“攻就攻!”
菰浑王狠狠地抓起皮袋灌了一大口酸辣酒,阴恻恻说:“不愧是右贤王啊!早上看到汉军的箭矢射击的次数变少,发射的箭矢数量也降低,马上就愿意把麾下娇贵的男人们召唤上来了!”
听到这话。那些俾小王都看向稽善。某些在战争中损失过半的俾小王心里无不被勾起了怒火,打量稽善的眼神变得无比恶毒。
稽善眼睛瞪得大大的,他安排那些小部落跟在后面是为了拉拢,没想菰浑王一句话立刻击碎了某些俾小王对自己的感激,一些在作战中损失很大的俾小王更是用恶毒的眼睛看自己,很明显菰浑王是故意这么说?稽善暗想:“没本事又桀骜不驯,要想办法将菰浑部的主力灭在河朔!”
一阵勾心斗角,决战前的匈奴人火爆味道变得异常浓烈。像极随时都有可能从口角冲突演变成武装内讧。东部和西部的匈奴人矛盾的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其实如果不是贺兰山的匈奴部落加进这场战争。单单是右谷蠡王庭部和右贤王部或许打得还会轻松一些?
正是以上匈奴人的不稳定让战局多次出现变化,从某一个方面来说,甲贺引贺兰山的匈奴人过来这一步算是做的非常漂亮。
身在对面的狼军统领陈汐自然是不知道匈奴内部发生了什么事,他接到部下的汇报,战败投降的休屠王和楼烦王已经被‘护送’到达前线,部下问是不是直接将休屠王和楼烦王押到最前线。
陈汐午饭只是随便啃了两张饼,巡视期间收到部下的汇报后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自家大人在这个时候让人将休屠王和楼烦王押解过来绝对是含有深意。
陈汐问部下:“休屠王和楼烦王现在在何处?”
部下答:“由‘王’的五百亲卫亲自看守,目前停在第三条防线。”
陈汐重复呢喃“第三条防线”终于会意,明白自家大人让人押解休屠王和楼烦王过来第三条防线是帮助自己坚守,打算用这两个已经投降的匈奴部落王威慑进攻的匈奴军队。这才刚想清楚,心喜自家大人多谋擅算的时候那边匈奴人的号角声马上响了起来。
经过半个时辰的用餐休息,匈奴人又是在阵阵号角声中摆开阵势,这一次右贤王部的士兵总算摆在了整个阵列的最前面,右贤王部的攻城方式与贺兰山军队不同,贺兰山的匈奴军队攻城前是徒步,而右贤王部却是骑着战马在列队,相比之下,多年没打仗的贺兰山匈奴人确实是比常年征战的东部人差了不是一丁半点。
陈汐远望而去,列阵的匈奴军队没有代表归属(番号)的旌旗,但他仍是在第一时间就判断这一次负责进攻的是匈奴的精锐。
“稽善终于舍得拚命了?”
不止陈汐疑惑,负责指挥左翼的防御作战的狼军副统领常昊也是感到迷惘,因为摆在常昊前面的也是一股骑在马背上的骑兵,这股骑兵没有携带任何攻城器械,连一张攀城梯都没有。
常昊派人告诉统领陈汐,将自己的判断禀告。
陈汐陆续从防御左翼的常昊、右翼的曹社(DU)那里接获情报,得知左右两翼的匈奴军队是骑兵,而且没有带攻城器械和攀城梯,他竟是“哈哈”一阵狂笑,“这老家伙(稽善)肯定是得罪人了!”
得出这一判断不难,左右两翼的匈奴军队这么做明显是在说“我不进攻”,潜在台词是“稽善才是进攻的主力”,无疑是在泄露军情。
笑过之后,陈汐摸着下巴(学自林斌),颇为郁闷,“一波三折啊!”
可以想象,左右两翼不攻,只有右贤王部的军队攻,如果狼军在这种情况下败了,那就真的是太假了。
一阵战前的宁静……
右贤王部的骑兵动了,大约五千轻骑驰骋而上,一路战马踏的是尸山血海,飞溅的人肉或血液粘得飞驰的马匹胯下皆是。不出一小会,第一波进攻的匈奴骑兵接近矮墙约五百步,匈奴的士兵利索跳下战马,那些战马在主人跳下去后自行四蹄齐踏,向左右两边自行奔驰。
陈汐眼瞳一缩,心道:“这才是匈奴人能够成为草原霸主的根本!”
训练有素的右贤王部下马之后没有马上发动冲锋,他们在号角声中集中,随后立盾阵,等待第二批同伴驭马向前,这五千右贤王部的士兵才踏步向前。
陈汐抬起右臂,放声吼:“大型箭阵!”
鼓手敲动了战鼓,不论是站在墙面、箭塔、还是在墙面后布列箭阵的弓弩手都是进行放箭的动作,一瞬间点点利芒在刺眼的阳光下闪烁。
匈奴人当然听到了战鼓声,他们对这个节奏的鼓点并不陌生,每次只要汉军一敲响这种鼓点,那么从天空落下来的箭矢绝对要比雨点来得密集。列阵踏步前进的右贤王部士兵下意识的互相靠拢,试图减少间距让盾阵变得密不透风。
狼军的弓弩手屏住了呼吸,由于射程不同,断不可能是一次性全军发射箭矢,他们随时等待切换位置。
第二批匈奴骑兵再一次接近矮墙约五百步,他们仍然是弃掉战马,但是这一次却没有再立什么盾阵,而是吼叫着马上进行冲锋。
陈汐的眼睛彻底眯了起来,他感觉自己的心脏跳动得很快,呼出去的气也是热的。他既兴奋又激动,额头和握住刀柄的手掌冒起了青筋。几天来狼军的交战对象一直都是杂兵似得匈奴人,现在右贤王部总算上来了,既然是要假败,那无论如何也要多杀死一些匈奴人,能够杀伤匈奴主力右贤王部的士兵,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听我号令!!!”
亢奋的吼叫,它在右贤王部立成盾阵的进攻部队接近三百五十步、第二波冲锋部队位于四百步、第三波军队在五百步开外的时候被咆哮出来。
“射!”
弩机特有的发箭声响,天空重新被密集的弩箭覆盖……
**********************************************************************
加精了~~~明晚十点依然有效。
PS:以后每天十点加精,希望各位书友能多给荣誉一些建议。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