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那么久居然能一所大学遇见,我真的是觉得奇妙。
戴老师已经不是以前的戴老师了,十几年过去了看着稳重了许多。
脸上的痣也已经不见了,我还能认得轮廓。
其实我一直不敢确认,直到我拍了拍身旁的那个班级的男同学肩膀。
“不好意思同学,你们是什么专业的?”我说道。
“计算机应用的。”对方说道。
“你们班主任姓什么?长的好像我小学班主任。”我说道。
“长得像的人很多吧,刚来我也不知道姓戴吧。”对方说道。
“计算机有几个班?”我再度说道。
“不知道,我们是二班的。”对方说道。
我下意识的点了点脑袋。
我认得戴老师,但戴老师估计认不得我。
毕竟我现在长的和以前差别太大了,那次后我就记住这个计算机二班的班主任。
老师几乎都有学生的部分档案,而学生查老师就只能一点点的找关系了。
我后来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班班主任只来一次,因为我们班随着军训之后几乎就瓦解了。
根本不用去上课,各专业到各专业老师那里报道。
学校踢球的人还算不少,我们平时就是体育场和宿舍楼里跑来跑去。
除了自己的专业课,其他的课程则插班到其他班级里去。
比如之前选填的国际贸易一样,但是我不知道戴老师到底是什么专业的老师。
在我的思考下,最有可能的应该是英语老师。
但显然一个个上英语课的班级这样找过来根本没有机会。
那时候学校有很多社团招生,小叶学姐将笼统的几个项目在群里说了一遍。
街舞说唱空手道之类的都是大热门,对我们这些体育生来说其他那些文艺的一般不会考虑。
而我在里面找到了两个可能管用的部门,一个是学校的编辑部。
主管学校网页新闻和期刊报纸,还有一个广播站负责中午的广播播报和各类节目的主持人彩排。
在我眼里编辑部几乎可以反向拿到老师的资料,网站论坛都在手里的话几乎什么资料应该都能看到。
至于另一个广播站同理,甚至直接去采访老师。只要方法好,哪怕硬闯老师办公室也不是难题。
两个地方我都报名了,广播站很容易就过了。
当时的部长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