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所以对蜀锦需求量并不大。
无奈,诸葛亮只好转而发展其他可替代特产,试图扭转蜀汉财政贫瘠的局面。
一开始诸葛亮选的是井盐,试过之后发现井盐难以卖出蜀地。因为魏国有湖盐、吴国有海盐,这两个国家都不需要井盐。
之后诸葛亮又将目标放在耐力极好的滇马上,但滇马矮小腿短,只适合驼运,不适合做战马,且滇马产自南蛮部落,货源一直都不太稳定。
再加上魏国拥有三大产马地,优良战马应有尽有,根本看不上滇马。吴国倒是偶尔会买一些滇马,不过吴国通常都是直接去向南蛮采购,而不会选择让蜀汉二次经手盘剥。
其他诸如木材、中草药之类,尚处于农耕社会的魏蜀吴三国都不缺。
至于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这肯定是列在蜀国的武器禁运名单里的,不可能对魏吴两国出口。
那么剩下可出口到魏国的就只有蜀刀,但受限于开采铁矿的工艺不完善等种种客观原因,蜀刀产量极少,能够创造的外汇少之又少。
转了一大圈,最终问题又回到蜀锦上。
所以,如今诸葛亮正是为这个发愁。
原本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北伐解决掉一部分的,之前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蜀国一直都是靠打劫魏国的粮食来补充后勤。
每年一到秋收时节,诸葛亮都会组织抢粮队,到魏国土地上,热心的帮助魏国百姓们“收割粮食”。
然后运回蜀汉自用。
偶尔也会顺便再掳掠一点人口回来。
魏国对此毫无办法,除了将百姓往内迁移,唯有更加严格地实施贸易制裁,让两国关系形成恶循环。
来到这个时代一年后,马谡对此深有体会。
战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摆出兵马就可以决定胜负,经济制裁一样扼住弱国的命门。
三个国家之中,就属蜀国最穷最弱,资源最少,所以是最怕被制裁的。
吴国是最不怕被制裁的。吴国有海盐、有绸缎,海运昌盛、造船业发达。且吴国背靠东海,还和东南亚接壤,吴国的外贸生意一直都是三国里做得最好的。就连曹丕就曾用战马与孙权交换过夜明珠,孔雀毛,犀牛角之类的外国奇珍异宝。
另外,贩卖人口和打劫也是吴国的另一个支柱产业。东吴的海船经常到辽东湾和渤海湾转悠,时常会上岸打劫一下。孙权还偶尔派兵到夷州及琉球群岛等海外探险,掠夺人口。
而魏国作为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