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贤审之,势无常定。”
春秋末期(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准备攻打楚国,采纳了伍子胥提出的先疲楚后决战的建议,先派部分兵力到楚国许多地方以游击战袭扰楚军六年之久,致使楚军疲惫不堪,而后派主力入楚决战,大败楚军。
这便是游击战法的最早桉例。
而楚国所在的地区,正是今日荆襄之地。
如果蜀汉想要伐吴,昔日吴王疲楚之计,今日依然可以借鉴。
这也是诸葛亮一直坚持先伐魏国的主要原因。
不单单是吴国不足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也是权衡再三后的结果。
这个年代,还是要讲究一下师出有名的。
背盟这种事,也就孙权那厮经常干。
诸葛亮是不屑于为之的。
马谡组织了一下言语,郑重其事将后世的进化版游击战给搬了出来:“丞相,我所思之游击战法,与前人略有不同。游是走,击是打,游而不击是逃跑主义,击而不游是拼命主义,两者皆不可取。”
“游击战法的精髓是:‘选择合理的战机,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战斗结束迅速撤退’这五项要素做为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方为真正的游击战……”
“总结为十六个字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嘶~……
马谡的话还没说完,诸葛亮就倒吸了一口凉气,瞬间悟通了这种战法的威力。
这不就是草原胡人擅长的“苍蝇战法”嘛。
他一边喃喃自语,回味着其中精妙,一边提笔记了下来。
这时,门忽然被推开,两个身着长袖宽袍、头戴纶巾的中年文士,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是杨仪和蒋琬。
杨仪看了眼马谡,又看了眼伏在桉台上的诸葛亮,走到跟前拱手禀道:“丞相,粮草器械俱已齐备了。”
诸葛亮回过神来,搁下毛笔。
“威公,公琰,你们来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杨仪看了眼锦绢上的字迹,饶有兴趣念了一遍,恭维道:“丞相,好字!笔力愈发浑厚了……”
你个草包……马谡差点笑出声来,连忙扭过头去。
诸葛亮平静的看了杨仪一眼,转向蒋琬:“公琰也评一评。”
“笔力浑厚,更胜以往。”蒋琬立在一旁,毕恭毕敬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