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事情十分棘手。
他可以挡住诸葛亮的攻势,也有自信能够挡住马谡,但却挡不住两人分头来攻。
分身乏术啊。
为今之计,只有断臂自保了。
舍弃陇右地区,退回关中,化被动为主动,集中优势兵力,先解决马谡,回头再来收拾诸葛亮……
再拖延下去,局面就难以收拾了。
但想归想,大范围撤军还是要等陛下曹叡的命令。
否则,不战而退、丢城失地的责任没有人能承担的下。
打定主意,司马懿一脸严肃看着司马昭,沉声道:“司马昭,传我将令,命游楚大军撤出陇西,兵退天水,!”
“父亲,那祁山堡守军呢?”
“退往上邽,据城自守。”
“是!”
司马昭转身匆匆而去。
………
几乎就在魏军收缩阵型的同一时间,陇西郡大部分地区大部就已经被诸葛亮所控制。被马谡的关中攻势吓到的魏军部队只能龟缩在天水、安定二郡的数个城池中,等待着曹叡的最新命令。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快地将兵马撤回去,集中优势兵力将马谡赶出关中。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必须有计划的逐步撤退,让出一座座城池,使诸葛亮的军队在不知不觉中,把兵力分散开来(去驻守每一个新得到的城池),进而无法集中兵力,对魏军及时形成有效干扰。
这是阳谋,也是进攻一方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很多战争,都是在节节胜利,步步分兵的时候,逐渐埋下失败的隐患。
诸葛亮进入陇西地区,实控陇西、南安,广魏三郡后,主力部队从十一万迅速缩水到八万。
这八万兵马还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魏延、吴懿、邓芝三将统领的西县兵马,这一部分目前还有四万人,全是步兵,驻扎在魏军让出来的祁山堡垒中。
另一部分就是诸葛亮亲自统领的羌骑,这部分目前还剩下四万骑兵。
光是诸葛亮这一路,就分出了一万骑兵,驻守各地新得到的城池,维持秩序,安抚百姓官吏。
而此时,司马懿麾下仍有十五万兵马(实际是十四万,司马师带走了一万),全部收缩在安定和天水两郡,就像一个渐渐握起来的拳头,蓄势待发。
十五万对八万。
甚至,因为兵分两路的关系,在局部战场,魏军与蜀军的兵力已经达到四比一的悬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