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
仿佛敲锣打鼓一样的鸣金之声响了起来。
这是和托宣布下令退兵的命令。
很快,清军攻城车上的三百余女真兵抛下攻城车,迅速开始撤退。这一会儿,就连寻常小兵都知道再继续打下去这一仗他们可能就要丢命了。
伴随着和托的下令宣布退兵,居于中军之中的阿巴泰也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其他两处攻城的战果已经陆续传了过来。
无论是北城还是西城,都没有什么好的消息传过来。
攻城受阻,国族勇士伤亡惨重,这都让阿巴泰心情沉重。这样的沉重,不仅是因为和托的不战而退,不仅是因为牛录章京赫图的战死。更是因为攻城看不到希望。
这一回,伴随着陈维道刺探得来的军情,阿巴泰终于对城内的官军实力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个明国太子,不仅仅是一个从京师之中亡命逃出来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的太子。显然,这个太子的实力并不至于那千余亲军护卫。
这是一个拥有一个军团的明国太子。
十二个主站营,甚至还有骑兵与炮兵这样的高技术兵种。这样的实力究竟代表着什么,阿巴泰就是用脚底板也能猜到。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继续攻城已经不智。
顿时,伴随着城内一阵阵的热烈欢呼。
阿巴泰下达了全军退兵的命令。
这个从来都骄傲地以为自己战无不胜的建州勇士忽然深刻地感受到了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很快,城内的欢呼声更加热烈了。
就连朱慈烺,也露出了愉悦的笑容。首战获胜,这对于朱慈烺而言是一个不错的好兆头。
“殿下,要不要乘胜出击?”杨文岳高兴地道。
刘振更是一脸昂扬,凝视着朱慈烺,跃跃欲试:“殿下,让我们骑兵营上吧!这守城都是步兵兄弟们的事情,就连炮兵战车营的兄弟们都有事情做。出城追击还请让我们骑兵营的兄弟们好好打一场!”
“骑兵营出击追杀,这肯定有你们战斗的机会。”朱慈烺笑着道:“但现在这个机会还未到来啊。作为我手下准备的预备队,不能总想着开张不久就消耗掉。预备队的作用,不仅是以防万一,更是关键时刻啃骨头,定胜局的中流砥柱。刘振啊,作为一军主将,要多思考。猛将固然让人喜欢,但智将,才能让你的勇猛更长久发挥啊。”
朱慈烺说着,又继续问起了第四步兵营主将陈德:“第四步兵营这一战可是打得好哦。”
朱慈烺笑容款款:“就连我都准备让亲卫营压上去了。没想到第四步兵营的兄弟们反而给了我一个好大的惊喜。这算得上是我们皇家近卫军团第二个斩获的牛录章京一级满洲军官了吧?”
“有名有姓的,这真的算是第二个了。这是一个可以计入史册的功勋啊。”杨文岳感叹道:“这样的大功,放在以往,就是全国都可以夸耀了。只不过现在,却只能屈居第二。”
这一战的斩获不少,加上陈永福与虎大威两部的斩获,报上去两百多个女真兵首级没有问题。
而这样规模的斩获,只要最后临清不丢,就是一个大胜。而现在,有皇家近卫军团的坚守,谁都相信临清丢不了。
再加上此前围歼瑚通格一部女真兵,单从首级的斩获上,朱慈烺都可以瞬间跻身历代抗清名将了。
就连明清战争之中朝堂大吹大擂的宁远大捷击伤努尔哈赤,其首级斩获却也不过只有两百余。
朱慈烺此刻,不算河间府一战都有五百了。
“打得好,就是打得好。军务司的功勋里不会磨灭有功之臣!”朱慈烺斩钉截铁:“还有啊,这一战的功勋可不止于一个赫图。还有那定装弹定装火药的法子,这是不让一颗牛录章京首级的大功。做出这样改进的人,军务司要及时做好奖赏的工作。更要立出一个典型来。想办法提高战力,提高效率,这是军队成长的正路。光靠死伤磨砺出这种死人堆里的经验,我朱慈烺可舍不得这么多好将士啊。”
“是,殿下。末将明白!”陈德一脸笑容,心道这一回可算是可以挺起胸膛来了。
“殿下,殿下!”宁威到朱慈烺身旁,道:“临清州知州盛中权,东山先生杨川联袂而来,道是临清父老一起来犒军了!”
朱慈烺闻言,顿时笑了下:“这两位还真是机敏啊。”
这两人可以说是朱慈烺各个对头里面结果最好的了。既没有被朱慈烺丢尽大牢,也没有声名狼藉,家破人亡。当然,这也与两人越发谄媚,越发竭心尽力有关。而对于他俩,朱慈烺也有心树立一个千金买马骨的念头,并未打算打击。
但自从朱慈烺离开临清后,这两人就再也算不上是与朱慈烺平等一级可以沟通的人物了。甚至,就连杨文岳这样朱慈烺身边的副手放出去,也只有山东巡抚可以与之对话。
故而,朱慈烺只是喊来司琦,让其处理犒军事宜,便回了自己的帅堂开始小憩了起来。
他在竭力想着……
接下来满洲大军的应对。
……
在接下来的七日之中,清军又陆陆续续开打几次。但他们的对手皇家近卫军团已经有了经验,战力得到提升,更不缺乏兵力。这样的情况之下,清军的一次攻城比一次更实力。
到了第七日,清军第四次攻城的时候,城内的守军甚至已经开始轮换防守。
悄然间,阿巴泰竟是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陪练对手。
而对手,却在自己的陪练之中变得越来越强大。
想到这里,阿巴泰的心思便猛地下沉,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羞辱,结束了这种注定无望的攻城。
“都说说……这明国太子,要怎么对付吧!”阿巴泰扫视着全场,又加码道:“只要能赢了这明国太子,无论是杀死还是活捉,我都找陛下给他亲自报功。我大清对于有功之臣,向来都是绝无亏欠的。明国给不了的封侯拜相,世袭罔替的王侯,我大清给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