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周庄的问题就是人口膨胀问题,现在还可以采取迁移,但是迁移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知道汉人人口在封建时代可是突破了四亿。生产力低下,土地利用率极低,没有化肥,田地必须休耕,否则就会欠收,上田也会轮为下田。
古代上、中、下田其实就是采取休耕或不休耕的办法分别的,上田就是不必采取休耕的良田,中则是隔年休耕一次,而下田则是耕一年休三年。
一夫五口治百亩,这是古代生产效率低,农民可以自给的最低要求,也是相当于现在的最低收入水平。
如果太平年代,中国的人口增长水平就太吓人了,唐朝贞观二十三年只有一千九百万人,还没有西晋人口多,可是到了天宝年间一百年的时间,增加到了六千三百万。(8050万王育民)
魏国在永兴三年的时间,只有不到四百万人口,现在短短六年时间,已经接受了千万大关。这虽然有部分隐匿人口,或是吸引的晋朝流民。但是不可否认,利用这个人口基数,魏国最多三十年,就可以实现人口翻一番。
一百亩田才能养活一户人,当魏国人口达到两百万户时,就需要两亿亩田地。要知道这个时候,湖广可没有开发出来,冀州一州安置四百人口就是极限了。到时候所有的问题都会暴发出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身为魏国的太子,统治者,冉明感觉自己的眼光还是应该看得更远一点。要看到一百年后的世界,甚至三百年,五百年以后的世界。
暂时来说,魏国生产出后世的化肥,采取机械化。科学种植的方式还不现实。谁叫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百家凋零了呢。可以说魏国真正懂农业的人才,基本上找不到了。
冉明突然笑了,
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踏着另外一个民族的尸骨。不殖民,将死亡。光领先中南半岛还不够,必须得到南亚次大陆,利用印度的土地和财富供养这个国家和民族,否则三百年人口大爆炸,将是这个国家和民族难以摆脱的宿命。
对于冉明来说,发明化肥,发明杂交水稻,这样的难度太高,还不如采取直接殖民来得容易。看来是时候要改变了。
接下来几天,冉闵都是漫无目的的巡视着,直到有一天,冉闵带着冉明来到了乐平县境。这个乐平县也是古县,秦统一六国,置阳平县,属兖州东郡。晋时并入乐平县。兖州阳平郡治下。
来到乐平县,冉闵的心情顿时好了。因为这里的百姓相对富裕多了,不仅路上的百姓面色红润,而且穿着都是新衣,居然看不到一个乞丐。
所谓大治中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大体就是这种情况。乐平县是一个上县,拥有一万三千多户人口,近十万人。
乐平县境内黄河多次改道,决口,淤积沉淀了大量泥沙等物质,这些淤泥都是最好的天然无机肥,所以乐平县的收成非常高。
如今这里正是冬小麦的种植季节,冉闵一路上走来,发现很多百姓都在田里忙活着。可是冉明却发现了异常。
这里的耧车居然不是他从后世剽窃的,而是一种新式的。冉明从后世剽窃的耧车是后世最常见的三垄耧车,可是这种耧车却是五垄。不是说明五垄必定比三垄好,这是考虑到很多农民没有耕牛,需要采取人力拉动,而三垄则是人力的极限。
这种耧车最高明的不是多两垄,而是多了两个轮子和链条,齿轮等结构,这比冉明发明的耧车先进多了,这样以来,肯定可以做到均匀播种,简直就是后世拖拉机拉动的播种机的翻版。难道是遇到穿越的同行了。
冉明迫不急待的要解开这个谜团,就跑向田中,向老夫询问。经过询问得知,这种耧车是杨家堡的杨二郎发明的。冉明向人问清了杨家堡的方向,冉明就对冉闵道:“父皇,儿臣发现了一个高才,他居然发明了新式耧车,这样的耧一天一人一牛就可以播种二十亩。”
冉闵知道冉明发明的耧车一天播种十几亩,算是了不起的大发明了,听到这话冉闵也有了兴趣。
乐平县杨家堡,是三十年前乐平豪强杨道之建立的坞堡,整个坞堡就坐落在乐平县大洋河畔。这个坞堡背靠大洋河,大洋河虽然只是原来黄河故道的支流,但是落差大,水流急,算是一个天然的险要之地。
这座杨家堡占地近四千余亩,并不比平阳县城小,自从建立以来,这里屡次遭受兵灾,但是从来没有能攻城过。就算最危险的一次是石虎麾下大将郭太率领步骑两万人围攻杨家堡,费时三月不克,损兵折将不得不退走,为此石虎还重打了郭太三十鞭。
冉明来到杨家堡前,惊讶的叫了起来:“建造杨家堡的人真是一个奇才啊。”
冉闵也点点头道“不错,怪得是让郭征虏念恨而退的坚城。”冉闵突然对金奴道:“阿金若是让你进攻这个坞堡,你需要多少人,用多久?”
金奴道:“这样的坚城,恐怕只能用人命填了,以煮熟的黄土夯实的城墙,并不比青石差,重型石炮不见得能轰塌。断水源,这里距离大洋河太近,肯定有地下水脉啊。”冉明很是无语,冉闵和金奴他们居然讨论起来如何破城。
就在冉闵等人观察杨家堡时,杨家堡内一个中年汉子披头散发,赤脚摆弄着许多构件。这个中年汉子叫杨峥,是杨道之的最小儿子,他自幼就开始迷恋器械。对于器械之外的东西并不看重。
可是偏偏杨峥是杨道之的嫡子,而且还是唯一的嫡子,杨道之七个儿子,他居末,按理他应该接受这份家业,偏偏杨峥一心扑在器械上,对权力财富毫无兴趣。这也让杨峥的母亲操碎了心。
杨母实在想不通,这杨峥是怎么想的。
杨母其实并不清楚,其实平乐杨氏不是一般豪强,而是墨家门徒。只是可惜,墨家早已没落了,偏偏杨峥从家传典籍中寻到了一些门道。杨峥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喜欢器械也对器械有着非常人的天赋。早在他十八岁的时候,正逢天下大乱,杨道之为庇护乡邻,就开始走出山林,修建坞堡。这段时间正是杨峥大放异彩的时候。
杨峥主持建筑的杨家堡就是一个非常坚固的堡垒,特别是他改善了床弩的机构,让床弩劲道更大,威力更强。而且杨峥还复原出了诸葛连弩。
儒家主张“正名”,就是以“礼”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利害;墨子主张用“本”、“原”、“用”三表法,就是上考历史,下察百姓耳目所实见实闻,再考察政令的实际效果是否对国家、百姓人民有利。对比起来,墨家的方法是较有进步意义。
说穿了,这个儒墨之争就是玩嘴的碰上了实干的,所以玩嘴的就看实干的怎么都不顺眼,特别是汉武帝以后,好不容易有了打压墨家的机会,儒家就对墨家百般打压,偏偏儒家的那套天人理论还正对统治阶级的胃口,至于墨家的理论,则有点离经叛道了。
墨家理论其实更适合现在的社会发展,遍地的大v公知,除了捣蛋啥事也成不了。如果相信大v公知的那一套,谁信谁死。
用现在的话墨家就是一群科学技术宅男,而儒家就是一群满嘴喷粪的大v公知。汉武帝处于实用角度,来了一个外儒内法,当然对于墨家这么一群科学疯子倒也没有赶杀绝。反正他们也不会造反,只要不威胁自己的统治,历任统治者从来不会对狗拦耗子。
毕竟法家和墨家联合造就了强秦,谁也不能无视这个问题。
墨家的思想,主体就是兼爱非攻。从今天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墨家思想简直就是圣人。可是现在中呢,圣人注定是被抵制的。毕竟人民大众都是不圣人,偏偏墨家门徒都是圣人行为,这样就被划为异类。
同样失去政治优势的是,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是两个极端,儒家主张三纲五常,可是墨家却主张人人平等。如果这只是一句口号倒还罢了,偏偏墨家还不是专玩嘴皮子的,他们是真正言出必践的那一类人。墨家改善的先秦时代的科技,创造出了精密化、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方式,为秦国横扫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让人汗颜的是,秦朝时期发明的秦弩、驰道、直道以及各种兵器、农具,即使利用现代科技都无法复原出来。秦朝铸造的青铜剑硬度接近中炭钢,样式的机械发功是最合理的,而且还有记忆金属的功能,这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秦朝容忍墨家生存是特殊环境,当时秦朝快要生存不下去了,不变法就是死路一条,或许就是采取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思,采取了法家的改革,可是墨家却是实干,偏偏他们还和平民百姓打成一片,每到领到俸禄,他们就是扶危求困,帮助孤寡,不把薪水花光,绝不罢休。这是一群有着精神品德的一群高尚的人。
但是在封建时代,墨家作为代表着社会最底层的利益。不符合统治者的需求。而且墨者里面,很多人都来自是农工商里面最低等的工商,社会地位本来就低。墨守成规的确不是指墨家的人思想守旧,这个成语一开始是说他们的守城术的,只是后来引申成现在的意思而已。
只要有需求,就会有生存的必要。就像后世天朝禁娼,可是事实禁到了吗?无论怎么严打,该出来卖的继续卖,该嫖娼的还是继续嫖。作为代表最底层弱势群体利益的墨家门徒,再失去政治地位以后,只是没落,但是却没有消亡。反正墨家也不是以做官为理想目标。
杨峥的师承,说出来还是家祖传承,杨峥祖上就是秦墨唐姑果的十三弟子之一。不过,这个年代墨家从地上转为地下,向来都是偷偷摸摸的学习传承。
当然墨家没落人才越来越少几近绝迹的原因还是一个钱的问题。搞科研的,没有不费钱的,别看乐平杨氏也是大豪族之一,不过由于出了杨峥这么一个一心扑在墨术身上的杨峥,家产就开始快速缩水。好在杨峥不理家务事,所有的家务都是杨道子打理,杨道子不是墨家,他是豪强,更有经商天赋,所以他把杨峥的发明,转而成了经济效益,这才使杨氏不败。
尽管冉闵建立魏国之后,他并没有下旨让各地豪强拆除坞堡,而杨家堡也因为没有兵灾所以渐渐减少自固勇士,当冉闵想要靠近杨家堡时,杨家堡的自固勇士就上前前来问话,当得知是慕名前来拜访杨峥的人,自固勇士就前去禀告了。
此时杨峥试验传说中的木鸟,试验正在紧要关头,杨峥哪里会理会冉明。直接吩咐自固勇士:“不见!”
听到被拒见金奴勃然大怒:“竖子岂敢。”
冉明当然知道后世宅男的心理,只要是宅男都不善长交际和言辞,这样的人,偏偏还有倔脾气。冉明想了想从所携带的商品中找出一个音乐盒。音乐盒这种东西在后世绝对是烂大街的东西,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奢侈品。在冉明制作出灌钢法之后,为了试验弹簧钢,冉明就利用废料,制造出了一批音乐盒。
不过,这个时代机械不精密,想要做后世那种掌心音乐盒根本不现实,现在制作出来的音乐盒差不多相当于后世台式电脑的机箱那么大。可以演奏出简单的曲调。别看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一等良马三匹才能换一个。
杨峥又一次失败了,木鸟仅仅动了一下就摔成一堆碎片,就在这时,一个自固勇士抱着音乐盒来到杨峥的小院里。
杨峥根据自固勇士的提示,轻轻转动发条旋柄,这时,诡异的一幕出现了,这个盒子里居然发出悦耳动听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