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里斯人能轻易打败匈奴人,把匈奴人杀得背井离乡,万里逃亡。足可见,那些塞里斯人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强悍!”约维安忧心不已。万一这魏国打败了波斯帝国顺便再吞并罗马帝国,这该如何是好?
而此时罗马帝国皇帝约维安也把与魏国结盟或不结盟的意见拿到了元老院进行讨论。罗马帝国的局势事实上比冉明想象的还好恶劣,在历史上此时罗马帝国的皇帝已经换上了瓦伦斯,瓦伦斯上台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罗马军团进行改革,让罗马军团吸纳大量的哥特人进入,不过却酿成了巨大的民族危机,而瓦伦斯本人也被哥特叛军打败,并烧死在一个木屋中。
而在这个时空,因为约维安并没有像瓦伦斯那样吸纳哥特人进入罗马军团,所以罗马军团面对萨珊王朝的波斯骑兵是处于完全被动挨打的地步,在这个时候,位于罗马帝国东北方向的匈奴人后裔以及阿兰人,以及西北部的斯拉夫人都对罗马帝国进行不断的挑衅。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外援,单纯的依靠罗马帝国的自身力量,很难打破这个困局。
而且罗马帝国如今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随着罗马军团精锐部队的不断大量损失,约维安不得不进行多次征兵,结果大量平民进入军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不光是罗马帝国的军工生产受到了影响,就连民用物资也处于极度匮乏之困境。
约伦斯道:“这里有贝利将军的一封信,里面详细的描述了赛里斯人军队的强悍,他们的骑兵如果面对波斯骑兵,至少可以以一敌五,而魏国却拥有一百多万精锐的军队。相对魏国而言,如今我们罗马帝国实在是太弱了,一旦赛里斯人看中了河中地区,恐怕他们不会轻易离去,我们罗马帝国尚且不敌波斯帝国,如果和魏国将来交恶,恐怕会更加不利!”
元老院元老尤利乌斯苏拉面有难色,终于咬牙道:“尊敬的皇帝陛下,魏国距离我们罗马帝国何止万里,即使他们赛里斯人拥有一百多万军队,可是他们能派到我们罗马帝国能有多少,况且他们距离罗马帝国如此之远,辎重运输多有不便,就算他们有心入侵罗马帝国,恐怕也是有心无力。而且,我们罗马帝国如今面临的问题是迫在眉睫,如果不和魏国结盟,我们罗马帝国马上就会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罗马元老院(拉丁文,senat)是一个审议的团体,它在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政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虽然罗马帝国的元老院不具备后世议会对法律诉讼的建议,在本质上不是法律,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止独裁统治。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就是因为老是和罗马帝国元老院意见冲突,为此他才不得不迁都拜占庭。
随着元老苏拉赞同结盟,而科尔马略元老是罗马帝国的商人派出元老,则提议有限度的建立外交关系。“既然皇帝陛下有结盟的担忧,而苏拉先生又赞同,那么不如我们把军国大事先进行搁置着,有两件事却非常要紧,首先是接连扩军,我们罗马帝国的甲胄和兵刃等军事装备多有不足,而我们罗马帝国生产能力也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不如我们向魏国采购一大批装备。”
科尔马略元老显然是准备充分,他命人拿来一套魏国制式的明光铠甲,还有一把马公弩以及一把横刀,科尔马略元老道:“这是我从一个康国商人手中买到的,这是一套魏国制式的甲胄,他们叫做明光甲,我亲自试过,波斯人的骑弓,五十码(一码约等于0914米)几乎不可能对其造成致命性的伤害,如果我们罗马军队装备这种铠甲,则可以在波斯骑兵的箭雨中生存能力得到极大的增强。这种甲胄不仅可以防御弓箭的射击,而且对刀剑之类的武器,防御力非常惊人。至于这种弩机,不知道采取什么方法制作的,非常精密,我曾派能工巧匠进行拆卸,寻找仿制之法,然而,非常可惜,塞里斯人采取一些防止泄密的办法,一旦没有采取正确拆卸方法,里面的机构就会损坏。不过这种弩威力非常惊人,它的射程可以达到一百五十码,而且在一百码的距离上可以破我们罗马帝国的轻甲,六十码的距离可以破重甲,五十码的距离上,可以无视罗马甲胄的防御。”
说到这里,无论是约维安还是罗马帝国一百元老们都惊呼一片。
魏国并州刺史部上党郡、益州刺史部汶川郡以及湘州刺史部长沙郡发生的叛乱和民变,事实上都没有引起连锁反应,魏国朝廷和当地官府迅速出动应急机制,把损失控制在最少范围内。不过,因为这三起事件在魏国朝野却引起了巨大的反应。
魏国内阁随即出台了强硬的处置措施,首先是增加魏国治安团的武装人数,把原来八十余个治安团增加到一百八十八个,从而让魏国治安军拥有二十万兵力,足够弹压地方叛乱。与此同时,魏国内阁下令各地地方官府,把同化绩效列入官员考评之中。
而奴隶要想获得魏国国籍的难度也减少了不少,首先是把原来十年考查期缩短为三年,只要任何奴隶三年之内不触犯魏国法律,表现良好,在学会汉语的基础上,可以由本人申请,获得魏国夷籍,而同时拥有重大立功表现,则可以升为归化籍。魏国的夷籍本人是自由之身,可以从事农、牧、鱼、猎、以及工各种职业,可以拥有各种职业全法收入。魏国的夷籍,除了不能拥有做官或从军的机会之外,其他与归化籍和汉籍等同。
随着内阁国籍修改法案颁布实施,各地奴隶都掀起了新一轮的学习汉语热。虽然汉语难学,不过对于夷籍的汉语语言能力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能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就算通过,除升为归化籍时有一个硬性规定,那就是必须认识至少一千个汉字。
魏国北海郡一处官营盐场,盐场管事把国籍修改法案进行宣读,然后命舌人(翻译)对奴隶工匠进行翻译。众奴隶听闻他们也有机会脱离奴隶之身,成为魏国平民,都非常兴奋。其中不少胆子大的奴隶用蹩脚的汉语向管事的问道:“我们怎么样才能成为大魏子民!”
管事的道:“奴隶要脱籍有三个条件,一是年资要足,必须三年之内未犯错,才有资格;二是得学会汉语;三是得立功。这三个条件都满足了,自然就会脱了奴籍,如果条件不到,我也没办法。”
奴隶道:“汉语时间久了就能学会,可是三年不犯错那也太难了吧,十天半月的还可以忍受,若是一年半载下来,只怕是大部分会忍耐不住,做出错事来。”
管事的道:“那就想办法立功吧。”
“立功,可也得有机会啊。”奴隶说道。
管事的道:“你们想要什么机会?其实机会就在你们眼前,比如襄垣奴隶叛乱,如果当时那些奴隶不跟着叛乱,反而助官兵镇压叛乱,这就是立功。还有像在汶川郡羌人叛乱时,只要那些奴隶不参与叛乱,检举告发阴谋叛乱的匪徒,那也是立功,只要立功,学会汉语,可以不计较脱籍时限。即使没有这样的机会,其实也没有关系,那就在工作中好好做事,找到简洁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是对机械设备有重大创新发明,那也是立功,也可以获得魏国夷籍甚至归化籍。你们不知道吧,邺城有一个叫本德阿萨姆的奴隶,他改进了蒸汽机的活塞结构,不仅随即获得了魏国国籍,还成了一名魏国子爵。”
此时魏国拥有相当一部分奴隶都是汉化程度较高的胡族战俘,其中像原代国还北汉国历来战俘,鲜卑燕国战俘以及氐秦、凉国羌族战俘以及接触汉文明较多的獠人战俘,虽然他们不是汉文明体系中的民族,不过由于接触汉文明较早,受到的影响也大。其实五胡中白种人虽然有,但并不是主体民族,大部分都是黄种人。
特别是西域小民族,这些自汉朝以来就是汉朝的属国藩国,在汉朝强盛的时候,他们都是汉人自居,不过随着汉朝灭亡,南北朝混乱不堪,他们又重新以胡族自居。在魏国各种政策向汉民族主体民族倾斜时,他们又自觉的改为汉姓,穿汉服,说汉话。
比如,西域温宿国以温宿为姓的胡人,就立即改汉姓为温,并且冒充太原温氏一族的分支,而辽东奚族,而举族改汉姓为习姓。而杜得拉特部,则举族改为杜氏。通常这些胡族改为汉姓,都是以部落名的第一个字,如果第一个字没有汉人百家姓氏,则改为同音姓氏。
魏国不管这些胡人是真汉人还是假汉人,只要更改了汉姓,穿汉服,说汉语,遵守魏国法律。就视为汉人。
在冉明穿越的那个时代,天朝却采取了非常可笑的化汉为胡的民族政策,由于各个方面都向少数民族倾斜,比如升学、工作、高考以及计划生育,税收等方面,少数民族享受着超国民的待遇,不少汉人家族则利用政策漏洞或走后门关系,所以许多人见有利可图就纷纷改民族换祖宗,一开始只是图个眼前利益而已,心中并无自己是少民的意识,但到了两三代人以后,久假成真,民族观念自然而然就形成。
与后世那种可笑的“化汉为胡”相反,这时魏国的政策则是以切向化胡为汉而努力,或许那些胡族百姓一开始是贪图眼前利益,当然这种化胡为汉,一开始也是假的,不过由于大部分人本身的长相就是黄皮肤黑头,更有不少人本身就是胡汉混血,所以“假装”起汉民来容易之极,将衣服样式变上一变,发型变上一变,语言变上一变而已。
本来汉族就不是一个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民族,而统一的民族就有统一的民族信仰和价值观,可是非常可笑的是后世那一套政策却偏偏是挥刀自宫,结果汉人基本上得罪光了,而胡人则变着法的造反。
魏国修改的国籍法案一出台,魏国奴隶风气和工作效率则突然增加,几乎不用鞭打,他们也会自觉的努力工作。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国籍可比后世美国的绿卡含金量高多了。冉明相信,光依靠杀戮是无法解决民族冲突问题的,像后世美国的种族歧视是事实上是影响社会和谐的。
“陛下,臣其实已经得知长沙衡山县事变的始末了!”皇家特卫校尉李业道:“事实上此事是都察院和内阁暗地里主导的,目的就是把顽固百姓从原籍迁向西域或南洋!”
原来,随着魏国的版图越来越大,而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好,所以这个时候移民工作越来越难做,冉明的政策就是移民实边,可是百姓却不愿意移民,哪怕是现在移民工作组已经把移民条件放宽到了房屋免费,耕地每人补偿十倍,既在原籍拥有十亩田,可以移民地获得一百亩,如果在原籍拥有六十亩田,则可以在移民地获得六百亩。而且耕具、种子、包括移民路上的所有费用都是政府承担,可是那些百姓也不愿意移民。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都察院就开始误导百姓对立官府,然后采取强制手段,把百姓从原籍迁移到边地。而衡山县因衡山民变,因内阁做出了严惩,所以此次打击面非常广,无论是声援衡山李氏的仕人还是衡山李氏的亲眷,共三千五百余人,全部发配它乾城以及姑墨等地。
冉明初闻此事也是非常生气,可是现在看来衡山事变根本就是内阁和都察院联手利用了萧乐子,设了一个局。其实这个局和冉明当初驱狼吞虎简直如出如出一辙。当初冉明为了获得秦凉控制权,就采取驱动宇文在前面开路,而冉明则率领大军在后面收拾残局。如今安西军在西域的行动,也是如此。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内阁和都察院这么做是违法的,可是不这么做,移民工作根本无法完成。
冉明道:“衡山民变死了多少人?”
李业道:“内阁和都察院倒没有敢草菅人命,事实上包括衡山县令张淳在内,所有的死者,其实都没有死,他们只是受伤,对外宣称死亡而已。不过衡山李氏族老李敬宗以及他的三个儿子却畏罪自杀!”
“消息准确吗?”冉明又问道。
李业道:“绝对准确,消息的来源是都察院暗桩暗七送来的。”
“密切监视内阁和都察院,如果他们不出格,一切以公为主,那就听之任之,不理会,不干涉,不帮助!”冉明做出指示道:“还有敲打萧乐子一下,朕虽然不想杀司马聃,但是杀一个萧乐子却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微臣感觉,此事还是不声张为好!”李业小心翼翼的说道。
“为什么?”冉明好奇的问道。
“因为内阁早就知道皇家特卫的存在,一旦敲打萧乐子,都察院和廉政司就会警觉起来,他们肯定不会再引导这样的行动,而陛下若想移民实边就太难了!”李业道:“再说内阁和都察院这样做,其实无关大局,陛下早已置身事外,他们再怎么折腾,也不会影响魏国发展大计!”
冉明迟疑的道:“可是,若朕知道了消息却视而不见,故意放纵他们这样肆意蹂躏大魏国法吗?”
“臣不是这个意思!”李业道:“其实陛下以设置军府实边的政策比较好,不如双管齐下,以年龄超过四十岁的魏国退役军士,组建军府,再把军府周边的田地赏赐给有功将士,这样既可以获得将士们的忠诚拥护,也可以取得实边实效。陛下再命军府将士家眷随军,这样以来,边境则可确保无忧。”
在冉明的影响下,魏国此时军人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职业,军人政治地位高,收入也不错,所以百姓都以参军为荣,无论是成为治安军也好,府兵也好,正规野战军也罢,都会让百姓踊跃参军。以筹建军府的名义,实为移民实边,这样以政策一定不会受到百姓的阻力。
冉明听了李业的话,就思索开了,在历史上唐朝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下辖二十九个折冲府,共计府兵约五万人马。冉明也可以在这个时候效仿唐朝设立二十九座折冲府,每座军府下辖三至四个府兵营,这样加上随军家属,就足以移民至少三十万人屯边。随着这三十万移民西域,就可以立即稀释西域汉胡民族比例。
冉明是一个想到就去做的人,他就把成立庭州、楚州二州共二十九座折冲府的计划拿到了内阁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