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武力。”
“顺义军在前线,调不回来吧?”章明义说道。
“世柳练得好兵。”文相公幽幽的说道:“他说,只要老夫给他一句话,他可以帅顺义军甩开高俅,在12个时辰内赶回临安,控制全城。”
“能做到吗?”几个主战派官员同时问道。
“老夫信他。”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没人在乎徐世柳擅离职守会不会让对付方腊的战争出现什么变数,对所有人来说,最重要的始终是朝堂,而不是那个反贼。
“那就这么定了。”文仲冷静的说道:“大家都要做好准备,中秋过后,我会再进宫,规劝陛下。”
“若是陛下还不醒悟……。”
那句话并未说出来,不过大家都知道,若是建兴皇帝不能满足主战派的政治需求,那就要清君侧了。
也许是为了转移一下紧绷的气氛,也许是有别的目的。
这个时候,翁书平用感慨的语气说了另一件事:
“徐世杨在江北大破鞑子,此诚乃我朝第一边功;徐世松刚到江南,即以两千兵击破十万贼军,解金陵之围,也可谓有万夫不当之勇;至于世柳……,之前帅流民组顺义军,击退方腊反贼,现在又说可以12个时辰返回临安控制全城,呵呵,徐家三子在兵事上真是各有千秋啊。”
话里有话,但说的是事实。
相对于江南的将领,徐家三兄弟在战场上的表现确实过于耀眼了。
其中最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是徐世杨。
从在临安火烧都亭驿开始,徐世杨取得的军功已经超越大周立国以来几乎所有名将。
而且这人似乎特别喜欢揪着令人恐惧的鞑子打。
“书平,你的意思是?”文仲皱着眉头问道。
“朝局稳定之后,应该想办法限制一下徐家在军中的力量了。”翁书平直言不讳的说道:“世柳是文人,不应该继续留在军中,让他好好读书吧。”
“这是自然,世柳需要好好读书。”文相公用肯定的语气说道:“明年新帝登基,肯定要开恩科,他得把握住机会。”
大周的恩科更加类似于另一个时空的满清,是朝廷每逢庆典,在正常科考年份之外,特别开科选士,而不是宋朝那样直接给屡试不中的老士子“特奏名”。
若是一切顺利,新帝登基,明年改元,朝廷必然要开恩科。
不出意外的话,到时候文相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