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大军距离岸边一海里,相当于两千步左右,便看到岸边密密麻麻如蚂蚁般的舢板小船向船队驶来。
他们都穿着或皮或藤条做的护甲,手持刀长矛,十几人一伙乘着舢板向船队驶来。
“怎么这么快?好像倭国人就在这里等着自己似的。”杜言从自己随便携带的军用望远镜看到突然出现的舢板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令艋艟船撞上去,楼船紧随其后。”杜言看着敌人不顾一切地冲向大军,虽然对方的船只有舢板,跟大唐水军高则数十丈的各类战舰比起来,好像蚂蚁跟大象的区别,可是不敢有半点松懈。
艋艟,又称蒙冲,中国古代具有良好防护的进攻性快艇。东汉刘熙《释名·释船》载:“外狭而长曰蒙冲,以冲突敌船也。”
艋艟船形狭而长,航速快,机动性强,专用以突击敌方船只。
楼船分三层,每层都设有防护墙,用以防御敌方射来之弓箭、矢石。墙上开有箭眼,用以发射弓弩。为防御敌方火攻,船上蒙有铁皮。船上使用纤绳、橹、帆和楫等多种设备,以提升其机能。
战术上藐视敌人战略上重视敌人,这点道理杜言怎么会不知道。
战争打的往往不是装备而是战略战术,在战场上小看敌人的,往往都以惨败收场甚至会送上自己的性命。
倭国人身体矮小,平均身高不过一米六五,他们站在舢板上,不及手里的长矛高出多少,说着杜言讨厌的话叫嚷着向大唐水军驶来。
望楼上的传令兵挥舞着彩旗把杜言的指令传到各战舰当中。
接到指令后,两艘艋艟“开足马力”,船桨像蜈蚣似的快速划动,向驶过来的倭国水军碾压了过去,有些来不及躲避的舢板直接被碾压在海底,一些躲开的则在船舷的四周开始向上放箭。
艋艟虽然速度快,但是高不过两丈,只有两层,好在艋艟外面都有铁皮的蒙皮,挡住了大部分的箭矢,只有少部分的箭矢射到甲板上面,这其中还有少数箭矢上点燃了火把。
“快,灭火!”二层甲板上,一名校尉看到射上甲板的火箭,大喊着,指挥手下马上灭火。
很快就有人从旁边放着的大木桶里舀出水来,洒在燃起了箭矢上。
“床弩,给我恨恨地射!”校尉看到不断射上来的火箭心里窝火地说道。
很快,甲板上的床弩“嘣”地一声划出一个美丽的弧线向下面疾射而去。
床弩带着一条长长的麻绳,连穿两人的身子,把舢板射了个对穿,像死狗一样拖着舢板不久便沉没在大海之中。
然后砍断麻绳。
这床弩以前在陆地上是钉在夯土城墙上,攻城者可借以攀缘登城。
用在水军上就变成了破坏力极强的武器,这么小的舢板只要一箭过去,小小的舢板不直接破碎也射个手臂粗细的窟窿,再加上拖拽,不久就可导致对方沉没,船毁人亡。
能够划到前面三四十步的舢板也就是少部分,在部分还没有到跟前就被大唐强大的弓箭给直接射死在舢板上面。
大唐现在装备的弓箭有效杀伤距离在七十步左右,而对方的弓箭则逊色了许多,连四十步都不到,还没有射到唐军之前就先死一大片。
剩下少数突破火线到艋艟跟前的,面对着铁片包裹着的战舰外皮,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抛射到甲板。
艋艟以其速度快的优势碾压过对方的舢板,如石头撞鸡蛋一样,一些还在海面是扑通的倭国人,也被后来楼船上的士兵们纷纷射死在海面上。
两艘艋艟在前头冲破敌阵,三艘楼船在后面并排扫尾,向岸边冲去。
巨大的艋艟跟楼船冲入敌军,好像巨人来到了小人国,来不及躲避的舢板被碾压到海底。
不过舢板也并无没有一点作用,他们利用自己灵活的优势,有意拉开距离,向后面驶去。
尝到了大唐船队的厉害之后,倭国水兵的舢板开始纷纷向后面驶来。
开始是十几艘,最后到三四十艘。
“倭国人这是要干吗?”杜言通过望远镜看着前方的战况,疑惑起来。
再往舢板驶前进的方向一看。
那边正是三艘粮船中的一艘。
“难道他们的目标是粮船?”杜言心里一惊。
不好!
要是粮船被烧,那大军吃什么?难道全吃海鱼?倭国那点地方能够有多少粮食,这里可没有高产的玉米土豆红薯,就凭五谷那点产量,把整个倭国抢完了,都不够大军吃一天的,要是粮船被倭国人烧成了灰烬,那几万大军就得喝西北风了。
舢板开始向粮船方向聚集,小巧的舢板在各种战舰间穿梭奔向粮船。
“传令,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不要让倭国人接近粮船,要是粮船被烧了,他们也就不用来见我了,去见龙王吧。”杜言通过望远镜跟传令兵说道。
接到命令的各战舰,开始放出小沙船,每艘沙船比倭国的舢板略大,乘坐二三十人不等。
唐军的战士们身穿精钢铠甲,奋力地摇着撸冲向敌人的舢板。
唐军的弓弩射程比对方强,在六十步的时候,先是一阵齐射,把对方一半的人射死射伤在舢板上面,剩下的少许人来到唐军攻到对方的射程以内出向唐军射来,当当地射上唐军壮士的精钢铠甲上,有一些倒霉的被射中了脸部的腿部了,算是他们倒霉。
“直娘贼,真是晦气!”沙船上,一名被对方箭矢射中大腿的士兵一咬牙,直接折断箭矢,嘴里骂骂咧咧,然后把手里的弓箭拉个弓,对着那人的一松手。
嘣地一声,弓弦发出一声闷响,箭矢带着怒火向对方射去。
双方在水面奋战着,成一边倒的趋势。
在粮船周围的敌军舢板开始向上面抛射火箭,数十只燃着火把的箭矢射到楼道里,楼道里甲板上燃起了火。
“干什么吃的!”杜言有些着急起来。
粮船上的士兵们提着木桶在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