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一零四章 无工不强 下

第一零四章 无工不强 下(1 / 1)

爆破虽然出了一些意外,但砂石扑面而来,双耳失聪,高炉倒塌,反而效果更好。

从观礼台下来,赵德昭首先看望了被石头砸伤的倒霉蛋,安抚了一番,带着诸位官员开始了巡查。

“此乃水泥路,少山石成粉,再加水凝固,形成平地,坚硬逾石。由此物,今后修建道路,河堤,架桥,建屋,皆可通用,效果惊人。”

不少官员来的时候就看见这条路,不过要迎接赵德昭,还没有仔细看。

这个时候,不少人趴在地上观察平整的水泥路,高炉这边有了这水泥路,运送钢铁,省力了许多。

连坤还让人拿过来了一把铁锤,在路面上敲击。“若是普通的山石,一锤下去也碎了。但水泥不同,更有韧性,敲击只会有坑,不会碎裂。”

来自富水郡(钟祥)的刺史姚安看赵德昭脸带微笑,凑近了说道:“留守,汉江过了汉京转向南方,至此以后两岸地势平坦,每到雨季泛滥成灾。这水泥,我富水郡大缺。”

来自江陵的刺史于卓然连忙也说道:“你富水郡再大的水,比得上我江陵一带吗?留守……”

赵德昭笑道:“不要争,不要争。这水泥不同钢铁,需要有煤铁矿才能生产,更是国之重器。待汉京府这里的水泥配方稳定了下来,将会在各州府都开设生产。

只要当地有石灰石,皆可生产。所以,你们回去之后,除了稳定农忙,就是要派人清查辖境各种矿产。

今后,这水泥厂要修到我大宋每一个城池,每一个乡镇,甚至以后修到每一个村落,这一切,皆需诸位操劳了。”

众人皆惊。“如此一来,岂不是耗尽我大宋国力?”

赵德昭笑道:“非一次到位,先修大城之路,再修乡镇之路,量力而为嘛。”

一个官员低声道:“有了此物,今后城池再也不怕被攻破。”

赵德昭听见哈哈笑道:“此话不假,可我大宋非只此技,除了水泥,还有众多新物。用几年的时间发展,让我大宋之军御敌于境外,这城池,今后再也不需城墙。”

一帮官员面面相觑,总觉得这话道理没问题,可是怎么就不能让人信服呢?

城池没了城墙,还叫城池吗?

大宋强大了,固然可以御敌境外,可要衰落下来了呢?

蔡令性忍不住问道:“留守,既然城池不需城墙,为何还要引白龙河,黑龙河之水,为樊城西护城河呢?”

赵德昭笑道:“这又涉及到了另一个大计划,引护城河不是为了防护,而是为了引水去污。城西的地沟诸位都看过了吧?那些地沟,就是为了排污,净化。

今后任何城池,要建房,必须要挖地沟排污。先留足够宽的道路,应对今后人口增加以后的负担。”

城西的安置点虽然还没有建成,只是留了道路,挖了水沟,但是规划图已经出来了,还让画师画了未来的效果图,如今贴了展示牌,就竖在观礼台旁边,人人都看了。

至于安置点,是如今汉京府最大的工程,这些民政官员们在汉京府,自然早就了解了。

汉京府,就是赵德昭树立的标杆,今后的任何城市建设,都要根据这个要求,这个标准来。

要让下水道,排污,在一千年前就出现在这个世界,成为世界的标杆。

而每个城市的主道路,大城不能低于五十米宽,小城不能低于三十米宽,辅路也不能低于十米以下。

这样的标准建立起来,今后的城市就不需要十年一小拆,五十年一大拆。

众人皆叹如此耗费太大,但是赵德昭假装没有听到。

汉京府的建设要到明年才有效果,等明年他们这些官员看到新建的小区之后,就知道好处了。

现在让他们多耗费三分之一的成本建设地下管道,他们舍不得,以后就会舍得了。

在后世,这样的工程成本要多耗费一倍,因为地下管道建设,不比盖个两层楼耗费少。

但是在大宋,人工是不要钱的,也就是多耗费一点材料成本而已。

而材料都是官府控制,这个成本去掉了人工,低得可怜。

又不是一次建一个城市,这点开销还能承受。

参观了水泥路,众人来到了一个还在运转的高炉旁。

没有动力源,如今一座高炉需要几百人来维持运行。

填料,出料的人员,转运人员,烧炭人员,还有两个庞大的鼓风人员队伍。

填料,出料的人员身上都穿着厚麻罩衣,这种罩衣跟后世的麻袋有点像,只是稍微细一点。

大部分人都将麻衣打湿以后穿在身上,这样遇到炉子里气孔爆炸,铁屑飞溅,也不会被烫伤。

而鼓风人员们则一个个光着身子,每个人都只穿了兜裆布,露出健美的肌肉摇动着轮盘。

这个轮盘借助了杠杆原理,推动着巨大的鼓风机,两个鼓风机,一上一下,同时向炉内供气。

为了增加炉温,这种供气并不是直接吹冷气,而是要将空气经过一个增温室,才能吹进炉子里。

这个技术绝对是领先了时代八百年以上,跟后世相比,只缺少纯氧供气的程序。

但是少了这个纯氧,炉温就到不了一千五百度,所有的铁料只是半融化,而不是融化成铁水。

虽然因地制宜,没后后世大工业的那种震撼,可是对这些官员来说,眼前的这一幕也是非常震撼的。

四个炉子,轮流出钢,出来的钢就被运到旁边的大厂房里进行捶压成型,淬火,退火。

近两百个工匠分别带着三四个徒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任务,分别制作不同的零件。

所以一进来,就能听见铛铛铛铛的声音。

虽然杂乱,却也有序。

这里除了给水车联动制造配件毛胚,大部分工匠依旧是打造镔铁刀。

最少在十年以内,镔铁刀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赵德昭在连坤的引导下,带着众人沿着铁匠们送货的通道,一路北行,来到汉江边。

这里有十几座不同的大厂房,说是大厂房,其实前后屋檐也就是三米多高的房子,房顶最多有五米高。

不过房子进步比较深,有十米左右,长有二十多米,中间也没有隔墙,只有青砖砌起来的立柱,支撑着屋顶。

每一个车间,分别打造不同的配件,将运过来的毛胚打造成型,进行精加工。

这些大部分官员就看不懂了,只是走马观花看一圈。

然后赵德昭又带着众人爬过了河堤,来到了河堤内侧修建的百米宽的平台。

这里已经竖起了二十多座水车,已经运转的有一个脱壳作坊,两个磨面作坊,旁边还有几十个房子,都在空着。

稻米脱壳,磨面,这是从汉代就流传下来的技术,并不让人惊讶,但是,有几个直径二十米的水车,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普通的水车直径四五米,大一点也不会超过七八米,可是如此大的水车,没有人见过。

江陵刺史于卓然见多了水车,因为那里借助密集的河流,有无数小作坊,几乎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作坊。

他讶然问道:“留守,如此巨大之水车,轮轴怕是承受不起吧!”

赵德昭点了点头。“所以这样的水车不仅不能用木轴,就连钢轴也承受不起,必须要用轴承,才能让水车运转。”

“轴承?”

赵德昭点了点头。“一种新事物,不过现在还做不出来。”

众人不解,赵德昭又指着一家直径四米的水车解释道:“此水车有两分力,可造出三四分的产物。那个水车有三分力,可造出五分物,而轴承相当于九分物,必须要一步一步慢慢来……”

他一解释,众人都懂了。

轴承是工业设备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而且加工精度很高。

即便是想要造出最简单,最初级的轴承,现在也没有这个工艺。

因为轴承的钢珠,内环,外环,都需要车床,磨床,铣床来制造,打磨,没有这些设备,根本咋不出轴承来。

现在只能一步步产业升级,先造出车床这些设备才能作想。

而要造出车床,又必须要造出合乎标准的滑轨,夹具,钻头。

这又涉及到了材料工艺,加工工艺各个方面。

这段时间的繁琐事务处理完,赵德昭准备用半年的时间,攻克这些难关。

有明朝的经验,这些困难赵德昭并不担心,只是需要耗费一些时间和精力。

只有通过这些带出来一批专业人才,他才能逐渐丢手。

现在,能运转的只有磨床车间,即便是这个磨床,其实也非常初级,可以说就是一个砂轮机。

不过,有了这个砂轮机,让那些打造镔铁刀的工匠们省了很多事。

他们不需要一锤一锤将刀刃那里打薄,然后在磨刀石上慢慢磨了。

刀口现在直接可以在砂轮机上打磨,然后再淬火就可以了。

官员们对砂轮机很感兴趣,只是简单的改变,就能让繁琐的工序变的简单起来。

他们依次观摩,赵德昭介绍了一番,就出了车间,望着对面的桃花岛。

“留守,那就就是火药作坊?”

(今天先来四更……)

最新小说: 我在大唐是传奇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天空中一朵云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这个暴君,我养的!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皇叔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