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较弱,之前国际上对中国的文化印象基本都是港台塑造的,缺乏政策规划,格局也较小,水准是比较低的。虽然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也仅仅是拍一部电影,苏长青却做得越来越严肃,关于电影的设定一直都在调整。之前他对刘雨菲和丁嘉洛说过要在电影里搞点珍禽异兽、奇花异草,更多是闲聊时的异想天开,而对韩厂长说要创造个东方世界,事后想想也有些过于天马行空。剧本越接近定稿,苏长青越认真,这里毕竟是地球不是阿凡达,玩得太过了有可能适得其反,只要把现实表现好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何必玩得太虚。所以影片中出现的大陆景观、人文虽然经过了集中和修饰,比如北京、丽江、武夷山、黄山等等地方在剧中并没有严格区分,北京连着丽江的草地雪山,烟雨江南一转弯就上了黄山,看上去如同紧挨着的整体,如同一个锦绣中华世界,但总体上是立足于现实世界的。现在大陆经济上尚未入世,文化更是遗世独立,已经是世外之地,没必要再搞什么世外桃源,好好讲一个故事就够了。另外就是人物设计,也非常重要。一部电影中的每个形象都是一个文化符号,必须认真对待。比如世外高人,苏长青不会再塑造那种隔绝于世的悲摧人物,与现实严重脱节,也不想搞个飘飘的仙侠风高人,实在不太接地气。作为一个平民社会,苏长青认为得有人间烟火气,才显得亲切可信。关键是这个人物是他亲自饰演,决不能搞成一个笑柄。想来想去,他最终将自己的角色设定为一个文化工作者,在北京的某个图书馆工作,是个管理员。他认为这是个很牛的职业,适合作为高手的马甲,不仅仅他这么想,金庸的各种藏经阁图书管理人员都特别厉害,也算是个共识。对于造型设计,苏长青也拒绝了某些刻板印象,比如穿着白衬衫,留着三七开一丝不苟的发型,骑自行车上下班。九八年的北京,时尚已经渐渐与国际接轨,别再弄这种过时的样子迎合某种趣味。苏长青觉得自己原来的造型就不错,稍微修修就行,另外他让陈锦设计了几套隐含中国元素而又时尚的服装,打扮上略微与众不同。丽江开拍的首日,摄制组一大早拍了段查理兹·塞隆一副背包客打扮,站在古城门外回首眺望云雾缭绕的远山,然后走入了城门的镜头。时间还很早,太阳和城里的人都还没出来,趁这功夫又抓紧拍了不少过场外景。影片采用了不少丽江的自然风光,虽然这的旅游业还没发力,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开始出名,随着论坛网聊兴起很快成了文青们的奔现约炮圣地。所以虽然现在游客还很少,但也得想办法避开,清晨光线好适合采景,所以剧组工作的时间安排和《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