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洋。
自宋代以来航海者对于后世的黄海分别称之为黄水洋、青水洋、黑水洋。大致就是长江口以北至黄河入海口附近海面含沙较多,水呈黄色,称为黄水洋;再往东去海水较浅,水呈绿色,称为青水洋;再往东随着海水较深,水呈蓝色,称为“黑水洋。”
两天前,在两万北伐大军于江边登上的了三百多艘大小海船后,船就顺流直下驶出长江口,直入黑水洋。航行了一天一夜后,在黎明时分,船队下方的海水颜色变成呈蓝色。
晨曦中置身于船尾的朱国强的手里拿着一只六分仪,开始测量起了纬度,尽管他并不知道怎么航海,可却也知道,这个时代的航海靠的是什么——经验。
这也是为什么李英选择“黑水洋”北上的原因。
明代的海商北上,往往都是选择黄水洋,也就是近岸航线,这也是遮洋船流行的原因,平底船形的它更适合在沙洲较多的近海航行。这是古代中国海船的地文导航术中决定的,毕竟中国船主最常用的还是陆标导航。这种导航法要求船长牢记所经地区的岛屿、大陆海岸地标的方位和自然地貌,并能从各个方向和各种气候条件下辩识。
为了正确导航,舟人必须牢记海上及大陆边缘海区的地貌形态。为了将导航术传示子孙后人,有些舵师把沿线山屿形势绘成图,并用文字把陆标、港湾水深、海底土质记录下来。
只有极少数船主了解黑水洋,可以通过海水颜色、风向、洋流等技术,在黑水洋上进行远洋航行,这也是朱国强需要招安“孔雀旗”的原因——包括李英在内的那些船主,不仅精通航海技术,而且熟悉各个海区的风向、海流。他们掌握着这个时代,最顶端的深海航行技术。
就像现在尽管正是隆冬,刮的是北风,按道理是船不能北上,但因为中国帆早在宋代就做到“风来八面,唯头不可行”,即除了当头的方向而外,船可以向其他7个方向前进。所以,虽然是冬季,但船队仍然可以侧风航行。而这种技术,西方航海家要到在16世纪以后,才通过与东方的航海技术交流才得已掌握。
几乎是在船入黑水洋的瞬间,李英就不时的发出命令,在他的命令下,水手们调整船帆开始了抢风航行。而船队都跟着李英的“大福号”。
尽管航行非常顺利,但是在航行半天后,朱国强又一次用“航海钟”,其实就是一块电子表,用“时间法”测出了经度后,拿着规尺在海图上标注了位置后,他发现速度似乎没有自己想象的快。
“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