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头城外

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头城外(1 / 1)

当第二天刘备从行宫起来的时候,许褚告诉他,丞相和两位大将军已经走了。

看着身边昨夜四人抵足而眠的床被,刘备神情微微有些恍忽。

坐在床上呆滞了好一会儿,才起身洗漱准备离去。

而此刻关羽张飞陈暮他们其实也没走多远,下了泰山就准备往茬平方向去。

那里有一个青州水军的军事基地,还是当年打袁绍时候建的。

这里是黄河下游去青州的必经之路,同时还是通济渠连接大野泽、济水以及黄河段的必经之路。

黄河北面就是后世聊城,南面为东阿,而现在,将成为大汉南北交汇的地方。

三兄弟结伴在茬平坐了蒸汽轮船临淄号,一路北上往关中去。

目前蒸汽轮船只有这一艘,制造这种船只成本很大,如果没有订单,就只能依靠国企的订单来制造。

但现在河道还没有通渠,按照内阁制定的计划,要实现基本通渠,也就是隋唐京杭大运河的线路,大概还需要五年时间。

而要想实现陈暮规划的全国完全通渠,也就是除四川以外的其它地方全部通运河渠道,最起码也要十年的时间。

所以在航运还没有开通之前,大汉现有的国企不会去青州造船厂下订单。

青州造船厂也不会把主要业务放在蒸汽机上,他们的主要业务,还是在远洋木制帆船的制造上。

最近几年大汉人口流动还是非常频繁,特别是青州地区,由于海外淘金热的关系,每年要流失数万人口前往海外。

有去东南亚的,有去美洲的,有去南美的,甚至连去俄罗斯远东地区看北极熊龇牙的都有。

大汉的国力蒸蒸日上不假,可不代表国家强盛民间就一定特别富裕。

在非京杭大运河的航线外,有大片的贫困地区仅仅只是解决了果腹的问题。

甚至可能连果腹问题都要担忧,三餐吃天天红薯土豆的大有人在。

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外出冒险就成为了一条出路。

只不过因为交通不便,且故土难离等等因素,流失的都是青州以及周边的贫困人口,并没有波及到整个大汉。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大汉是个好消息。

因为外出的百姓在异国他乡淘金挣到的钱,往往会带回到国内来,促进大汉的经济循环。

可随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比如现在大汉人口本来就少,每年还往外流失,等将来交通更发达,流失的人口会更多。

正是缺乏劳动力的口子,京杭大运河需要人挖,钢铁工业和纺织业需要有人干,制造业也将马上启航。

这个时候大规模人口流失,对于大汉来说,就意味着发展会严重滞后,自然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

后世我国人口14亿。

而大汉呢?

四千万。

后世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把大汉人口集中到一起,也不过堪堪比后世我国人口排名第一的城市多了几百万而已。

所以别看工业革命初期,英国的人口也就约一千万人左右。

但人家地方小,人口都集中在南部大城市,自然容易集中起来干大事。

而大汉地盘大,人口四千万,但分散得太广。

按照人口密度来说,工业时期的英国人口密度为1000万人口除以24万平方公里,大概每平方公里42人。

大汉的话。

4000万人口除以580万平方公里,得出每平方公里才不到7个人,差了6倍。

这还只是算了东汉的面积。

现在大汉占据了三韩半岛和倭奴岛,再加上辽东和漠南地区,面积可能已经达到了700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更稀疏。

所以陈暮才迫切需要人口,同时也迫切需要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以此作为人口增长的基础。

到了洛阳之后,他分别了两位兄长,回到了大汉首都这座历经风雨的洛阳城。

正是二月春。

洛阳比去年更加繁华许多。

除了西域商人以外,这座最新人口统计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帝都又多了很多新面孔。

北方的南匈奴人、中部鲜卑人、东部鲜卑人、三韩半岛人、扶余人、高句丽人、挹娄人、倭奴人、甚至连东南亚长得像猴子的土着也有。

其实在公元200年左右的时间段,整个世界大部分国家地区,基本还维持着部落原始社会制度,匈奴人和鲜卑人都算先进的。

但架不住大汉征程已经到了这些地方,如扶余、高句丽以及挹娄就是在后世东北三省地区,这里离大汉辽州非常近,而辽州半岛又离青州半岛特别近。

青州目前来说可以说是科技、文化、经济发展最富裕的一个州,受到这里影响,东北三省地区,朝鲜半岛以及日本这些地方经过多年辐射,文明程度也缓慢提升了上来。

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福岛地区受到大汉统治多年,已经从奴隶制国家升到了封建制国家,国王被大汉封为世袭罔替,虽然实权掌握在汉人手里,但百姓的生活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说原来的倭奴国百姓连人都不算,只能算住在洞里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猴子的话,那现在至少还算个人。可以选择在福岛耕种水稻或者去金银铜矿山挖矿来维持生活。

压迫或许不可避免,然而大汉好歹是礼仪之邦,表面功夫还是会做到位,吃住和安全方面不用担心。不至于像后世欧美瓜分世界那样,把原住民和土着往死里杀。

而东南亚那边是因为橡胶产业转移到了那边,汉人开始大规模南下,广东渐渐成为通商口岸。并且在西汉时期,这里就是大汉与东南亚交流窗口。

再加上这几年从湖南的湘江水系疏通了原来秦始皇时期挖的灵渠,荆州地区与广州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多年下来,逐渐变得繁华。

周围诸多国家都往大汉扎堆,从交通方面来说,是因为海运以及航运大发展,让周围国家的人过来更方便。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因为大汉经济从这几年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的缘故。

粮食问题基本解决,手工业从事者就会变得多起来。

纺织业、陶瓷业、茶业等等。

幽州涿郡现在就正在大力发展纺织业,最近几年开设的工厂越来越多,大量招募女工。

值得一提的是,陈暮其实知道一点缝纫机的原理。

他8岁的时候还属于改革开放的第二十年,也就是1998年左右。那个时候正处于激荡春风年代,南方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缝纫机,陈家也不例外。

但知道一点不代表全知道,所以在与马钧的商讨过程当中,只能把有限的知识和盘托出,看马钧能否弄出来。

只是过去了多年现在还没有消息,看来难度非常大,想要一蹴而就没那么简单。

陈暮从洛阳南市进入了这座风雨飘摇数百年的大汉帝都。

回到家中休息了几日,就又进入工作状态。

章武十年,整个大汉都继续按照它新主人的规划中运行着,虽然缓慢,却步履鉴定,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

四月份,关羽和张飞就抵达了西凉。

经过大半年的粮草积存,西凉的武威郡成为了大后方,粮草堆积如山。

六月份,二人领八万大军兵出玉门关,抵达了鄯善国。

相比于大汉,贵霜帝国就正的属于劳师远征,他们要绕的路实在是太远,到目前为止,持续了近三年时间,也仅仅只是征服了大半个西域而已。

在西域的东面,天山一带,罗布泊一带的七八个国家,贵霜帝国到现在都还没有摸到跟前,还在龟兹一带打转。

没办法,贵霜帝国其实也有近路连接西域,就是着名的瓦罕走廊,唐僧取经的那条路。

可实际上瓦罕走廊不仅道路极为狭窄,而且气候复杂多变。

根据东晋僧人法显去印度取经时记载沿途景色的说法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如果是少量商队或者个人前往,还能够通过。

但想要通过十多万的人军队以及不可估量的粮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贵霜帝国只能选择绕远路。

而得知大汉出兵之后,贵霜帝国的远征军将领不得不选择停下来。实际上一路征程并非是打不过沿途国家,而是完完全全被后勤拖垮。

历史上班超击败贵霜帝国的七万大军,也是如此,打到西域以东的时候,补给线过于漫长,被班超以逸待劳轻松击败。

所以为了不重蹈覆辙,贵霜帝国的将领就必须选择步步推进的战术,等国内的粮草运到后才能继续前行。

然而这种打法非常考验国力。

目前能够维持这种打法的国家,只有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和大汉帝国。

而鼎盛时期的贵霜帝国和安息帝国,倾尽国力偶尔打一次或许还行,但想要长期远征,国力根本坚持不住。

现在是210年,也就是公元3世纪初。

罗马帝国正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塞维鲁王朝,罗马皇帝塞维鲁正在进攻南苏格兰地区,内乱已经显现。

安息帝国则已经处于灭亡的边缘,长期被罗马帝国摁在地上摩擦,内乱不止,国家民不聊生,很快就要灭亡被萨珊王朝取代。

至于大汉帝国,也不过是刚刚从内乱当中恢复过来,经济和农业发展虽然迅速,但人口还没有完全恢复到鼎盛时期。

因此唯一还保持着鼎盛时期的贵霜帝国,就成为了中亚地区最强大的霸主,要再过四五十年才会率领下去。

可以说之所以韦苏提婆二世敢于进攻西域,除了眼馋于棉花贸易的利润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知道大汉和安息帝国没落,罗马帝国太遥远,才敢于出兵。

不然的话,就凭当初班超的战绩,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劳师远征。

现在得知大汉帝国已经出兵,本来就因为远征有些不堪重负,再加上远征持续了两年,大军内部军心也已经出现了问题,导致此时的远征军情况很不好。

但也不是完全都是坏消息。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被大汉击败的北匈奴人与西部鲜卑此时就处于西域北方的天山以北。

贵霜帝国就派使者前往匈奴和鲜卑部族,寻找他们的帮助。

双方联合在一起,很快达成了协商。

不管是匈奴人还是鲜卑人,跟大汉属于是深仇以及立场对立。

仇恨自然不用多说,从西汉就已经开始。

立场对立就是生存问题。

小冰河时期,漠北地区过得太艰难,灾荒不断。

唯有漠南还算水草丰茂,谁都想占据。

可是大汉的立场就是想在漠南待着可以,但得跪下来当狗。

在当狗与斩首之间,他们选择了斩首。

于是就被逐出漠南。

现在贵霜帝国参与进来,有个外援相助,自然让他们高兴。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这次大汉帝国过来的可不是普通士兵,而是有数千火枪兵。

经过多年研究,燧发技术以及钢铁质量得到保证之后,火器得到了大幅度发展。

青州钢铁制造厂的火器局最终交付了上万柄成品火枪,组建了火器军。

从内战的角度出发的话,火器的出现太晚了。因为等到他们研制出来的时候,大汉统一都已经四五年了。

但从外战的角度考虑的话,火器出来的正是时候。

是时候让草原民族开始能歌善舞。

大汉章武十年九月,阳历公元210年10月份,在大汉重新立国后的第四年,即将国庆节的档口。

西域长史府治所,罗布泊以西的海头城外,负责前军探路的张飞正在此地。

不过与寻常的马上将军画风不同,他现在的打扮有些奇怪。

身上穿着棉衣,脚下蹬着自行车,脸上戴着墨镜,脖子上挂着一副望远镜,正在山岗上远眺西北方向。

在他头顶阳光刺眼,紫外线不断照射。

奇怪的是当地温度却十分寒冷,北风呼啸吹拂。

在他的脚下,是一片莽莽枯黄草原,还有牧民在草间放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里有个误区。

很多人以为西域是一片黄沙漫天。

但实际上沙漠只是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片黄沙。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大量绿洲。

汉朝时这些绿洲还没有消亡,包括罗布泊依旧存在,因此才有西汉时期西域五十国依托这些绿洲建立城市。

因此在绿洲附近,往往都有大量的草原甚至森林,有牧民放牧,逐水草而居。

而如今棉花在西域生根发芽,由于需要大量光照,所以现在的葱岭河沿岸,也就是后世塔里木河沿岸,现在有大量的棉花种植区。

九月西域的天气已经降温,天山以西的地区甚至开始下起了雪,贵霜帝国的征伐也停下了脚步。

但大汉帝国却并没有停留,而是选择派出大量斥候前往龟兹一带打探情报。

张飞站在山坡上,远远的就已经看到了一支商队归来。

半个月前军情司的一支小队就回来禀报,说是前线的斥候已经完成了任务,现在正在整顿准备回来。

他们是伪装成商队,因此耽搁了不少时间。

“大将军,他们回来了。”

在张飞身边站着个30岁上下的士人,此人名叫邓芝,南阳新野人,乃是东汉名将邓禹之后。

汉末大乱,那时候邓芝还小,跟随家族避祸益州,在四川一带长大。

等到他20岁的时候,中原战事已经几乎结束,刘备收拾了袁绍,席卷了整个关东,大势已成。

后来刘章时期,邓芝得不到重用,一直担任蜀中巴西地区的一个小吏。

刘章投降之后,他也没有出头。

去年刘备从四川、关中一带征调粮草,准备收复西域,邓芝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于是主动申请调到军中为左吏。

张飞向来都喜欢结交士人和名门世家子弟,得知邓芝是邓禹之后,就调入麾下,担任参谋。

远处商队骆驼铃铛清脆作响,约过了一个多时辰,才来到海头城外。

很快斥候队长就来到了张飞面前。

“大将军。”

那斥候队长已经在西域数年,皮肤都已经变得黝黑。

张飞沉声道:“敌人形势如何?”

“他们现在驻扎在温宿城,北面的匈奴和鲜卑人正在南下。”

斥候队长答道。

“匈奴人和鲜卑人也来了?”

张飞大感意外,然后又哈哈大笑道:“来得好来得好,走,回城细说。”

苍凉的大漠孤鹰盘旋,远方的海头城外,帐篷连绵无数。

最新小说: 回到南宋末年 重生之良缘天定 寨主嫁到 异世明皇 风月龙神 三国第一妹控 恶毒女配大逆袭:邪魅大小姐 佞妻 低调重生 带血的麻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