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仗,历朝历代都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时间过地很快,当李敢正卖力训练的时侯,一下子便来到了元朔六年。
而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对卫青来说,整个生活似乎只有两个字:打仗。
刚刚进入二月,刘彻便下达了诏令,以合骑侯公孙敖为中将军,南窌侯公孙贺为左将军,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出定襄与匈奴对阵。
这次他才真正被推上了三军统帅的位置,但是缓慢进行中的战况并不令他满意。
卫青一方面飞报朝廷,另一方面退入定襄、云中和雁门休整。
不久,使者带着刘彻的诏书来了,他并没有责怪卫青的意思,反而多了许多安慰。
刘彻要他总结教训,以便再战。
这使者不是别人,正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
李敢是同霍去病一起来的,这么好的封侯机会他可不会错过。
也亏地刘彻记得他们俩,在李敢毛遂自荐之前便让他俩过来了。
同时,刘彻还将熟悉匈奴的张骞也派到了前线。
甥舅见面,自然有许多的话要说,而霍去病也给卫青带来了两封信。
一封是李昭儿的:“两子皆卫门之后,妾原本周旋于宫廷内外,奔走于朝臣之间,为他们谋得封赏,意在光耀卫门,使朝廷奸佞不敢小视将军出身。
不想将军归京,终日郁郁寡欢,夫妻不能相敬欢颜,令妾身黯然神伤,妾身知将军心思,故淡了两子封侯之念,但米已成炊,望夫君勿要因此羁绊。”
卫青收起信件,怅怅地叹息。
当着外甥的面,他又能说些什么呢?他的感觉没有错,李昭儿的心结仍在于他的出身。
另一封信是皇后的,她在信中追述了两子封侯的过程,字里行间都透出她复杂的心绪和难言之隐:“本宫明白,陛下敕封二子为列侯,固然有朝臣的谏言,然细究起来,一则是因为本宫的原因。
二则是自弟出兵匈奴以来,节节大胜,陛下此举乃有褒扬和体恤之意。
本宫虽不能苟同此事,然事已至此,弟当深体圣意,竭忠效命。本宫每日为弟祷告上苍,佑我汉军大捷。”
读到这里,卫青明白了姐姐写信时的心里是不好受的。
去年回京,她已从不少人那里听到了对皇后的怨言。
收起书信,卫青向霍去病问道:“皇后还好么?”
“孩儿临行前曾到宫中辞行,姨娘还好。”
卫青点了点,又笑着对李敢道:“你最近是在侍中的,为何又来了这里?”
“侍中固然能每日聆听陛下的教诲,可姐父也知道,孩儿的志向是建功立业。
陛下每日都牵挂着前方,听说孩儿有意参军建功,当下就封孩儿为骠骑校尉、霍去病为骠姚校尉了。”
李敢其实还好,但霍去病为能够来到前线表现地十分高兴。
看着生机勃勃的霍去病,卫青的心头获得了少许的快慰。
这两个小子从小就在建章营骑里训练,估计他们的到来又会使汉军多两员将才。
“好!你们既然来了,就当奋勇杀敌,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第二天军前会议上,卫青把霍去病和李敢介绍给众将,又转达了刘彻的旨意。
“陛下的意思很清楚,伊稚斜刚登上单于之位,急于南进立威。
我军若不迎头痛击,必不能遏制其野心。此次出击,我军必须全胜。各路大军必须相互策应,戮力同心,不可孤军深入,让敌人有可乘之机。”
将军们都以为大将军部署周密,频频点头。
赵信主动出列请战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末将自归汉以来,未有寸功于朝廷。请大将军予末将三千人马,末将必取伊稚斜首级于阵前。”
李敢一听此话便眸中带有冷光,据他猜测,此人应该是赵信!
这王八蛋可是个反骨仔,先是反匈入汉,此次和苏建合军三千骑又直接是反汉回匈。
李敢已经打定好主意,他今晚要去密见姐夫卫青,让他爹李广出兵的同时监视赵信。
卫青当然不像李敢一样能未卜先知,他看了看赵信道:“将军虽对匈奴军情熟悉,但现在已不是军臣单于时期。
伊稚斜久为匈奴左谷蠡王,又长期与汉军作战,将军万不可轻敌啊!”
“谢大将军的提醒!可眼下非末将贪功,实在是因为无以报陛下天恩。末将亦是七尺男儿,愿当众立下军令状,若误了战机,情愿军法从事。”
“难得将军如此赤胆忠心!”
卫青虽为赵信的慷慨陈词所心动,然事关大局,他不得不倍加谨慎。
正在权衡间,赵信的话声又在耳边响起来:“大将军若是不放心,末将愿将京城的家小押上。若末将触犯军法,当自请陛下族诛。”
他说完便拔出宝剑,割下长发,丢在地上,“愿以此物为证。”
作为三军统帅,卫青明白自己的任何决策都将影响到整个战局。他环顾了一下面前的将军们,最后在苏建的面前停住了。
他了解跟随多年的苏建,他不仅在河南战役中战功卓著,且一向处事稳健。
“苏将军听令!命你与赵将军率三千人马为先锋,与伊稚斜接战。”
“末将遵命。”
虽说赵信与苏建出帐去了,但卫青心里还是有一种说不清的心绪缠绕着,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纷乱。
他清楚自己肩上的重任,于是又对刚刚来到前方的霍去病道:“命你在军中挑选八百骑,三日之内直出云中,从西线牵制敌军,与赵信、苏建军形成策应。
太中大夫张骞熟悉匈奴军情,可一并随军前往。
至于李敢,你便留在你父亲李广将军的军中,亦可在军中挑八百骑由你指挥,同出长城,从东线扼守敌军,与赵信、苏建军左右开弓。”
卫青收回目光,对身后的李晔道:“六百里加急飞报朝廷,督促粮草,倘若此战大胜,我军将乘胜追击,直捣匈奴单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