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这种场合只能聊天,不适合牵涉具体的商谈细节。
陈维云只向朱玉莲咨询卖埠的常识情况。
“朱总,你常年购片,南洋观众最中意什么题材的电影?”
陈维云穿越后看过一篇报道,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港片对外埠市场的依赖比现在更严重,那时香江电影公司拍戏前,首先咨询南洋发行商,他们需要什么题材,香江公司拍什么题材。
甚至会把男女主角的身份直接定为南洋归侨,目的正是吸引南洋观众,本埠那时候不像现在这么赚钱。
“题材?肯定是功夫片!”朱玉莲抽出一支女式香烟。
“啪!”
旁边三位男士同时替她打火机,陈维云是其中之一,但他动作慢一拍,被余允航抢了先。
陈维云发现余允航的笑容有点谄媚,这位余总投资的《烈火青春》亏了将近两百万,欠了银行一大笔钱,他着急把《烈火青春》卖到外埠,巴结朱玉莲的原因估计出在这儿。
这时刘镇韦偷偷给陈维云挤眉弄眼,他在示意陈维云一个八卦,余允航为了卖片子,已经做好牺牲色像的准备。
但是这种牺牲未必是吃亏,在陈维云看来。
朱玉莲高冷味十足,一边抽烟,一边喝酒,竟然让人感觉不到粗俗。
她继续面无表情的阐述观点:
“只要是武打电影,而且打的精彩出奇,即使香江本土票房扑了,我们也愿意高价收购,邵氏每年产戏三四十部,基本是古装武侠,大半的本埠票房都赔钱,可是为什么邵先生不惜成本还要拍,因为武侠片在南洋吃香,随便卖一两个国家,成本可以轻松收回来。”
这不是夸张。
去年1982年,本港总制片量是129部,邵氏一家制片36部,占了三分之一,但是邵氏在港总票房只有6800万港币,这一年所有本港片子加起来,一共卷走4亿港币的票房,邵氏仅仅占了六分之一。
从本港的业绩看,邵氏肯定亏钱。
可是外埠不一样,邵氏的外埠票房大约1亿2千万港币,它拍36部电影最终是盈利的,盈利完全来自外埠。
“还有一个因素可以决定买断价格。”朱玉莲希望香江片商按照她的想法拍戏,当然她仅仅是提建议,如何选择是片商的事情,她望着陈维云说:
“请大牌,投大钱,大卡司制作我们出价历来高。”
“《五福星》就是大卡司,你们为什么不高价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