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北岸,很快报到李破面前。
情势有点糟糕,唐军来的比预料快的多,这和王世充败的太过干脆有着直接的关系。
说起来,现在李破的状态有些奇怪。
他既忧虑于大军能不能完整的渡过黄河,不断的发出命令,催促众人领兵尽快渡河,可他本人的心态随着时间的流逝却越来越是放松。
军令随口道来,不停的在调整着大军的部署,而他自己都觉着心情平静的有些过了头儿,根本不像是在进行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事。
当唐军出关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里,并没有激起多少波澜。
这是早有预料的事情,出关的唐军并不算多,还分成了两路,让他立马产生了李建成不过如此的感觉。
抓不住重点是领兵之人的大忌,李建成显然出现了判断上的失误,不然绝对不会只派两万步军前来风陵渡口。
于是,大军过河也就有了一定的保障。
平静而又放松的心态让他对战争节奏的把握更加敏锐准确,随之便是信心倍增。
显然,作为大军统帅,和与李神通交战以及率军攻打蒲坂的时候又不一样了,李破有了明显的进步。
他对行军作战更加纯熟自如,和之前很多战事一样,他既坚信自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也能承受失败带来的苦果。
换句话说,此战非常重要,他知道胜利能带来新的局面,可失败却也在他承受范围之内,他现在只是驻足于黄河之畔,冷冷的观看着战局,再无半点亲身临阵,带领大军取得胜利的想法。
这要是搁在之前,遇到这样的战机,己方又有所不利的情形之下,他说不定立即便会亲自渡河领兵作战。
这显然是登上汉王之位后,产生的变化,当然,也有着常年累月领兵作战的积淀在起着作用。
现在他头一个想法就是先将张士贵调回来,毕竟这个家伙新降不久,还得不到他的信任,接着他便想命张伦立即过河。
而在片刻之后,他便打消了这些念头。
李建成若能把苦肉计演的这么出神入化,他李破也就认了,张士贵有着才能,此时将其人调回北岸,只能让其人寒心,再要笼络恐怕就难了。
其实说到底,还是他麾下良将颇多,可要说能在战略上提出好的建议的人却很稀少的原因在作祟。
这差不多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典型事例,这里所谓的一将难求,指的无疑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尉迟,步群等人都还差着火候。
而徐世绩,张士贵,张伦三人,在李破眼中都有着这方面的潜质,只是这三个家伙来的太晚,而且心思活络,有点不听话,军功之上又很难与其他人相抗衡罢了。
所以,他会在恰当的时候,给他们立功的机会,现下的战机好像就不错,他相信,张士贵和徐世绩两人要是用心的话,两万唐军并不多啊
至于两人会不会“一个不慎”战死在北岸,李破表示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风陵渡口能不能守得住的问题,那两个一旦不很给力,他这里怕是要挥军大举渡河,强攻滩头了,想来刚打了一仗的两万唐军,是拦不住晋地的精锐之师的。
从这一点上其实可以看的出来,他的性情之冷漠,翻脸无情的程度,和王世充等人并无二致,差别之处只在于,他笼络人心的方式更加高明一些而已。
“传令给张将军,让他整军待命,随时准备渡河接应,让人先运兵甲辎重过河,要快,多连一些铁索,用船把东西尽量多运一些过去。”
“传令给徐世绩,张士贵两人,让他们尽力安抚降军,随机应变,若是挡不住来敌,拿头来见。”
“传令给各部,今晚连夜渡河,谁也歇不下,让他们没轮到的,就地修整,要是渡河时乱糟糟的,一律以贻误战机处置。”
“派人去一趟蒲坂,传令给尉迟将军,一定要给我拖住对岸的李神符,若让其分兵援潼关,他那个卫府将军就不用当了。”
“再派人摧一下后面的粮草,这个时候还走的慢悠悠的,是觉得我的刀不利是吧?”
实际上,岸边的粮草已经足够大军食用两月有余,可李破还在不断的命人往岸边运粮,因为他看的是长远,滩头刚拿下来,就多了七八千的降军出来。
按照这个速度来判断,粮草再多也不够用。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没等唐军来到,楚王王世伟和杨公卿先就到了,于是南岸降军迅速破万。
这些家伙都快跑断气了,若非有牛进达,沈青奴,刘安世等人在,乱哄哄的逃兵走到岸边,看着河上的浮桥,说不定就要先冲上桥,把事情弄的一团糟再说。
牛进达的旧部自然重归于牛进达统领,省去了不少麻烦,不然的话,这些急急逃命而来的家伙,说不定就得流上许多鲜血,先给将要发生的战事添点佐料再说呢。
王世伟和杨公卿两人个头比较大,徐世绩不好处置,只能派人送了他过河,至于什么功劳之类的,过后很可能要安在牛进达的牛头上。
至于是幸运还是倒霉,只能看这一战的结果了。
毫无疑问,李破的用人上也慢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年当中,主动来投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而这些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缺陷,可才能上却都比较显眼。
这显示出李破这个据有晋地的汉王对人才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增加,李破随之也被迫做出了改变,各人的才能在李破心目中变得越来越是重要,忠诚则让出了主位。
这样的变化说不上是好是坏,看的其实还是眼光,毕竟还没到求才若渴的地步,按照李破的喜好,他也更愿意任用年富力强的官员和将领。
终于能出来“放风”的徐世绩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一边担心着张伦的战旗出现在浮桥之上,一边也在为建立功勋做着努力。
在派人过河禀报军情之后,立即便令人招来了牛进达等人。
“诸位将军弃暗投明,殿下甚为欢喜,本来应送诸位过河拜见汉王殿下,也好让诸位心安,可方才得报,王世充败走,唐军大胜之下,已经出关,桑显和领两万兵向我而来”
说到这里,徐世绩瞅了瞅神色各异的几个河南降将,牛进达和沈青奴有些紧张,听到这个立即皱起了眉头,元聪和刘安世两个一直是半死不活的样子,这会不安的挪动着身子,也支起了耳朵。
牛进达胆子很大,此时稍一沉吟,便开口道:“将军可是要我等一同守寨?末将倒无旁话,可手下儿郎刚经了一场厮杀,敌军又多”
正想往下说,旁边的沈青奴悄悄拽了他一把,并开口打断了他的话头,“将军放心,俺们既然投了汉王,那自然就要一路走到底,俺们两个听将军号令便是。”
牛进达像牛一样哼哼了两声,最终使劲锤了锤胸甲,好像能将决心锤出来一样。
徐世绩满意的点了点头,河南降人用起来确实让人不太放心,这一点上他比李破还清楚,只是他和李破不同的是,他在河南待的时间可长,怎么才能让这些家伙顶用些,他心里有数。
牛进达领的是山东张须陀的老底子,当初在魏公麾下就很能打,现在估摸也差不多,只要按住了这个牛头,其他人也就没什么了。
转头再看向元聪和刘安世的时候,他的目光中便带了些严厉和威胁,“两位又怎么说?”
那还有什么说的,元聪早就吓破了胆,把祖宗的荣光抛去了九霄云外,刘安世领的兵卒倒是最为完整,可在这个时候却绝对不会像傻子一样蹦出来,伸着脑袋往刀下凑。
这个时候说不定人家正需要一颗激励军心士气的脑袋呢,刘安世都觉着自己的脑袋其实挺合适的。
两个家伙不约而同的开口保证一道抗敌的决心。
徐世绩摆了摆手,“好,既然如此,也便不需多言,几位将军这就回去整兵,听我号令行事”
看着几个人捶胸应和,却显得极为难看的脸色,徐世绩笑道:“几位将军不需多心,来敌兵多,也堪精锐不假,可在我眼中,破之不难过后几位各自挑出一千精锐,随在阵后便是”
“几位且放宽心,大王向来优待降人,不会像王世充那般,肆意猜忌杀戮,此战过后,各人皆有功劳在身,去见大王时,也好说话不是?”
不得不说,徐世绩说话的节奏和李破是越来越像了,做起事来比之以往也更有章法,这倒不是学的,而是资源更多,加上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想不进步都难。
元聪和刘安世一听,立马安心了些,互相瞅瞅,结伴走了,徐世绩稍稍留了牛进达和沈青奴一下。
“两位有接应大军过河之功,此战再要出力,功劳可谓不小,大王必能多加恩赏言尽于此,两位且当珍重,嘿嘿,新来之人能像两位将军者,可不多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