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城的这一场雨,歇了下、下了歇,浃旬过后,方得见几许阳光。
雨霁初晴,自是教人欣然,只可恨那天气却阴冷得紧,北风一吹,骨头缝都能给你冻住。
这般天时,头一个苦了的,便是那些贫户。
薪炭价皆往上窜,烧火取暖殊为不易。所幸那米价倒没怎么涨,城中亦鲜见外来讨饭的流民,那市面竟是比往年安详得多。
据说,这是因了这些年天时不大好,关外粮食年年欠收,故从去岁起,好些地方便改种了朝堂大力推进的新粮种,如白薯、红薯、玉米之类。
这些作物不大挑天气,一年下来总能有所收获,农户们拿来自吃或将去换了米粮,皆是成的。
这传闻如今遍及京城,也不知其真假,百姓们唯一真切的感受便是:那街头巷陌烤红薯、烤玉米的小贩,确然比去年多了好些。
所谓多贱少贵,这卖的人一多,价钱也就自然而然地卖不高,倒是让不少穷孩子偶尔也能尝个鲜,而满街飘来的烤食香气,亦暖了这寒冷的冬日。
不过,这些庶民们卑微的快乐,贵人们是不屑于多顾的。
于他们而言,四时节气各有意趣,莲湖观月、花径听曲,这是热闹;冻笔开砚、绿暗红嫣,这是风雅。
总之,只要他们乐意,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能当大年下那么过着,谁又能说什么呢?
便如今冬,那定国公府花宴的请柬一出,便立时引来宾客如云。
大齐朝就这么一位一等公,又是难得举宴的,这热闹便不止是热闹了,而是又多了一重尊贵。
作为国公府的姻亲,东平郡王府自亦需得捧这个场。
因王妃朱氏正与三夫人安氏于“别庄养病”,王长子夫人又在孕中,二夫人苏氏偶有微恙,故此番领着众女眷赴宴的,乃是四夫人宁氏。
这原也无甚紧要,不过一个虚名罢了,领头儿的还要多担些干系呢,宁氏倒还情愿不出这个头。
只可惜,在有些人看来,这安排却充满了恶意,是在明着打上房的脸。
“大嫂也就罢了,何以二嫂也不去?四嫂倒是给小妹说说这个理儿呢?”
王府东轩的暖阁中,那氤氲了满屋子的暖香,亦化不尽蓬莱县主徐婉贞此时面上的寒霜。
说话时,她始终半垂着眼,专意打量自个儿的手指甲,看也不看自家四嫂,一张脸冷得能往下掉冰茬子。
因今儿正逢各房下人领月例,宁氏怕众女眷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