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廷华说话的时候,郑海珠已又不动声色地瞟了几眼满桂。
络腮胡子上那副面孔,果然盆满钵满地写着“老子不高兴”。
在场的钢铁直男们看不出来,她郑海珠凭女人的敏感,不会看错。
竟是好像马祥麟在驯马场盯着朱由检似的,那眼神,随机吓死一个帅小伙。
其实方才在校场边,军士们稍息时摘下帽子,郑海珠就立马问负责代国征兵事宜的张名世,那个被满桂找茬的倒霉鸳鸯阵,队员都是哪个郡的,啥背景。
张名世近前瞅了,趁郑海珠引领朱由检与满桂寒暄的间隙,告诉她,娃娃乃同族血脉,领头的是个比代王还高一辈的镇国中尉,因卢象升发现此人懂算学,故而虽瘸了左腿,还是把他送到大宁,进入炮兵组。
炮兵组的主将,正是荷卓。
此刻,郑海珠一咂摸,再略开几分脑洞,多少有数了。
“朱队正,本官看你走进来的情形,怎么?你腿有疾?”郑海珠问。
……
上梁正,下梁大概率也不歪,难怪朱廷华那些参加步兵的子侄儿郎,看着也肯吃苦。
“牢里打瘸的。”朱廷华抬头道。
得亏上座的朱由检,是个胡子都还没长密、又头一回出来混社会的小殿下,多半还想不到那一节,这要已经是那个史料都记不过来的多疑皇帝崇祯,我和张名世、卢象升这几个招募代藩宗室的,只怕要被你害死。
陪她走向马厩的满桂,闷了少倾,小心开口道:“夫人,我,是不是在信王跟前,说错啥话了?”
郑海珠正有意在朱由检面前,给朱廷华再美言几句,顺便也是给张名世脸上贴金,不想满桂又开口了。
出了蒙古包,见张凤仪和张名世两路人,分别去各自的帐中安顿,几个队正也翻身上马,奔向不同的训练营地,郑海珠终于把脸一沉。
郑海珠正是神经高度集中,一听前头几句,心里噌地就窜上了火。
在皇帝的儿子跟前,提代郡宗室做汉奸、置大明边防于险境的案底?
“啊,这个,启禀信王殿下,末将对朱队正,着实佩服。末将从前在宣大戍边那会儿,就听过,嘉靖爷时,代藩也有个辅国中尉,一家老小没领到宗禄,一怒之下,勾连蒙古一个部落的小王子,许诺打开大同城门,放蒙古人进来劫掠。哎呀,这么一比,朱队正还是有骨气的……”
卢象升和张名世,一文一武,一个有学问又心细,一个是老江湖,搭档之下,果然招人水平很不错。
满桂,你脑子里是不是装的浆糊?
朱廷华并未往深里卖惨,只强调自己仍能入伍戍边,凭本事挣口饭吃,目光淡然中,蕴着几分鲜明的尊严感。
郑海珠是臣不是王,朱廷华敢直视回话。
“满将军,”郑海珠打断他,“怎地没见荷卓啊?”
朱由检清早赶路,又兴奋了大半天,也着实疲倦,欣然应允郑师傅的提议,命几个锦衣卫将银子发给诸位队正,又让王承恩给满桂赐了天子的贺礼和郑海珠带来的宝刀,便退帐了。
满桂撇撇嘴:“她……这几日带着女兵和一些女牧民,在五里外晒高粱和番薯,末,末将这就遣人去喊她,能赶上晚间的烤羊宴。”
他很快又补了一句:“行军无妨,研习銃规度板、深究火器法式,更无碍。”
郑海珠点头,探寻地问朱由检:“殿下赏了他们银子后,要不先洗洗沙尘,歇两个时辰?臣去看看,满将军这边的马匹。”
郑海珠斜睨着他:“你自己不觉得么?好大的醋味,连脑子都被醋淹了吧?”
“夫人在说啥?”
“少他妈糊弄我。”
郑海珠看看身后,确认自己的保镖和满桂的亲兵,都远远地跟着,才驻足。
“满桂,我问你,你是不是在吃那个朱廷华的醋?”
满桂眼睛一瞪,鼻孔翕张,一时不知咋接茬。
“被我猜中了是不?那我继续猜,本来,荷卓和你,今年差不多该水到渠成,结果炮兵营来了这个朱廷华。我估摸着,他俩大概只是比较谈得来,还没真的有啥,否则,你哪会只阴阳怪气几句。”
满桂闷闷地“嗯”一声。
郑海珠越发皱眉:“嗯个屁!你爱给自己灌多少真的假的飞醋,我不管,但你刚才怎么能说代藩出过奸细的话呢?你没见张参加脸色都变了吗?你的脑子没了,他的脑子可还在。”
满桂面色一滞,眨巴了几下那双眼角堆着沟壑的眼睛,立马反应过来。
“我,满桂该死,该死。那个啥,夫人,信王殿下他一个小孩儿,应该不会往心里去吧?唉,其实吧,老张送来的这些新兵蛋子,确实都不错。”
“那你还拿朱廷华一脉的宗室子弟出气?他们走鸳鸯阵,走得多好!满桂,我是真没想到,你都三十的人了,还有耍小孩脾气的时候。”
满桂不服气:“我有数,我又没真的给他们吃鞭子。我这不就是,不就是,咳!郑夫人,你对咱有提携之恩,我也不和你兜圈子。老子的媳妇和娃娃饿死后,这五六年,老子都还念着他们,没想续弦的事。也就是现在对荷卓姑娘,我确实又动了成亲的心思。但老子是粗人,不是蠢人,看出荷卓与那朱家宗室的人更像鸳鸯,老子咋还能欢天喜地与荷卓进洞房?”
郑海珠又起步往马棚子走,一面问道:“怎么个更像鸳鸯法?”
满桂直言:“他两个都识文断字,荷卓被夫人你那松江过来的女学生教了一阵,对火器的什么射程、射角的也懂不少,恰这朱廷华,算学了得,对大小炮咋能轰得准,一看就明白似地。反正我好几次去巡查炮兵营,他俩都说得热火朝天。”
郑海珠抿嘴:“就这?”
“还有,”满桂道,“他俩都是讲究人,连吃个番薯疙瘩,都讲究得不行。姓朱的来了后,把番薯磨成粉再煮,不知怎么花拳绣腿地一弄,整出一张张面皮般的玩意儿,再去晒干,切丝。你说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郑海珠闻言,越发觉得有趣。
这不就是番薯粉条?遍种番薯的松江府,心灵手巧的厨娘们,确实开发出了红薯的周边产品,用咸菜炒,用酱油麻油拌,都好吃。
想来朱廷华到底还是贵族出身,大约从小就习惯了食不厌精,就算在艰苦的塞外军营,就算对只是饱腹而已的番薯,也不甘于吃窝头似的。
满桂见夫人没有片刻前那么火冒三丈了,稍稍松口气,他话匣子已开,继续喋喋不休道:“还没完。不操练的时候,朱廷华他,还与荷卓,做醋。还真他娘的巧,山西人懂醋不奇怪,没想到荷卓那女鞑子,也懂醋。说是她叶赫部的老家,能种高粱,会酿醋。然后吧,俩人就用去年存下的高粱米,酿醋,说是要拌那番薯条。教老子好一顿骂。肚子饱没饱还不知道呢,军粮拿来酿醋?然后荷卓就生气了。”
郑海珠看着满桂:“他们用了多少粮食?”
“一斗高粱,一升谷子和豆子,两升麦麸,”满桂倒是老实说了,但唯恐郑海珠一听才用了这么点粮食,会觉得他满桂太小题大做了,忙道,“主要是开了个坏头。咱是关塞军营,不是他们公子小姐瞎讲究的地儿。”
不想,郑海珠却似乎起了新的兴趣,问道:“啥时候的事?出了多少斤醋?”
“入秋收高粱时。醋么,有小十斤吧。”
“呵呵,满桂,你对答如流啊,可见记得多清楚。”
“不是,我扣着那醋坛子在营房呢,那是罚俸的铁证。”
“你没喝?”郑海珠笑起来,“其实满桂,醋拌番薯粉条,真挺好吃的。”
“老子才不喝那醋。”满桂冷冷道。
“好,你先带我去看看那醋,回头再来看马。”郑海珠忽然换了正色道。
几乎百分之五十的出醋率,这朱廷华,牛啊。
放在作战条线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