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和姚广孝对坐马车之中,前者位极人臣,可惜却如琵琶行中容颜老去的女子一般,门前冷落车马稀。
后者职官不大,但挂了三保之一的太子少师衔官,又被陛下复姓赐名,言称必为少师,私下里更是你我相称,甚至可着僧袍入大内见天子,比起剑履不败差得不是很远。
朝堂上,大明还没人比他更有地位。
李景隆忽然做揖,神色凄然,道:“请少师救我!”
姚广孝上车之后就一直在闭目养神,年纪大了,每次大朝会都起得极早,一般四更就要起床,然后又在奉天殿站小半天,其实很累。
大明算不错的了,朝会之时大部分时间是站着的,有的朝代跪的时间极多,就出现了老臣在大朝会期间跪着跪着晕过去了的事情。
姚广孝闻言睁开眼笑了笑,“国公备受陛下信任,何来此言。”
李景隆苦笑,“少师,您心知肚明,靖难之后,我虽受陛下信重,但朝堂同僚可不这么看我,说句杀头的话,万一以后发生什么事,他们也害怕我再打开金川门,何况我终究是曾经的曹国公。”
曾经的曹国公,是朱允炆最信任的臣子。
李景隆为何屡战屡败,大军围攻北平,竟然打不下朱高炽一两万的防守,又为何要打开金川门,这里面的猫腻,就是姚广孝都不好说。
真相只有两个人知道。
朱棣和李景隆。
李景隆又道:“今日我在大殿之下宣读陛下口谕,看起来威风一时,然而这极可能是我的夕阳返照,我越受陛下心中,靖难功臣心里越发难以接受,况且此事看起来,我又站在了黄昏那个角度,一下子得罪了两位殿下以及纪纲、陈瑛等人,离死不远了。”
叹道:“也许等几日,待众人的目光暂时从黄指挥身上移开,满堂臣子都会以各种莫须有的接口弹劾于我,那一日,也离死不远了。”
姚广孝不言语。
李景隆说的确实是事实,今日口谕事件之后,靖难功臣会惧怕他,而郑赐、李志刚之流的建文旧臣又会憎恨他。
李景隆已经两面不是人。
想了想,“陛下始终是信任你的,可知晓登基之后,陛下为何不重用你,也不让你掌兵权,他就是在保护你。”
不走入权责核心,矛盾少了,自然没人在意李景隆的生死。
李景隆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可惜现在因为一封口谕,他再次走入朝野臣子的视野之中,倒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