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成为双方博弈的炮灰。
一旦可控核聚变技术出现,肯定会打破目前的平衡,西方人有可能狗急跳墙。
因此要严格保密这一次实验的情况,至少当前的局面下,不适宜暴露出来。
当天晚上,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开了一个内部庆功宴,又上报了两份报告上去。
一份是持续运行时间62秒,这是准备公开的数据;另一份是真实的运行时间,只有几个人知道。
黄修远在合肥科学岛下线,将替身机器人暂时存放在东方超环基地。
第二天,他再次通过替身机器人,再次来到东方超环基地里面。
借用超算模拟计算系统,他和李院士等人一起,重新调整了辅助控制系统的参数。
“我们需要再实验一次。”
徐国盛点了点头:“没问题,我马上安排。”
三天后,重新调整的东方超环,这一次进行等离子体运行实验,果然经过微调后,这一次等离子体运行得更加平稳。
不过运行时间,仍然维持在2400秒左右。
原因不是等离子体失控,而是环型真空腔的内壁,承受不了高温等离子体的热辐射积累。
虽然磁场束缚,可以避免高温等离子体与内壁材料直接接触,但是如此高的温度下,多少有热量会传递到内壁材料上,逐渐形成积热。
时间一长,内壁材料肯定扛不住的。
看完了这一次实验的数据,黄修远揉了揉太阳穴,叹了一口气:“可控核聚变任重道远呀!”
“确实。”李院士深有同感。
黄修远的磁场协控系统,虽然延长了等离子体运行时间,但内壁材料的问题,绝对是一个大难题。
无论是耐高温,还是抗中子照射,都对内壁材料待要求非常高,现在还没有进行真正的氘氚核反应,没有热中子产生,不需要考虑抗中子照射的问题。
一旦进入真正的核聚变实验阶段,单单是那无法控制的热中子,就会让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迅速下降。
这也是未来,第一座可控核聚变发电站投入使用后,一直无法真正商业化的原因。
除非采用氦3—氘作为核聚变原材料,问题是蓝星本身的氦3非常少,要去月球开采,当然水星也有氦3,丰度还是月球的9倍左右。
大家都知道氦3好,却很少人知道氦3的反应条件更加高,需要更高的压力和温度,反应温度至少15亿摄氏度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