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工程院,再加上航天科工和航天局,对于这件事,都有不同的看法。
航天科工和航天局希望用氢氧发动机,代替一部分N燃料发动机,实现两种燃料互补。
而科学院和工程院,则主张电磁投射方案,打算在月球正面的赤道中部,建立一个质量投射基地。
利用质量投射的方式,将宇宙飞船发射回蓝星。
至于燧人系的方案,则是打算建设核动力粒子发动机,直接利用核动力作为电源,加热和电离原子,将热离子喷射出去,推动宇宙飞船前进。
这个方案的优点,就是超强续航,以及燃料补给方便。
离子发动机的能量是电能,而燃料(工质)是容易电离的元素,但如果在特定条件下,采用普通的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硅之类,也是可以的,最多就是效率下降一些。
而且元素之间的电离难度,并非一成不变的。
根据如今流行的电场合成理论,每一种元素或者化合物,都存在特定的高效率电离条件。
这些特定条件,一般是温度、光波频率、磁场强度、压力和电流电压强度之类。
比如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铝这些常见的化合物,燧人系已经弄清楚了其性价比最高的电离条件。
在最佳条件下,能耗会下降非常多,而电离效率却会提高。
这也是燧人系要发展核动力离子发动机的原因之一。
对于蓝星—月球周边的太空探索,或许使用核动力离子发动机,会显得大材小用,速度也不一定比得上化学燃料发动机。
但人类要走出蓝星—月球这个行星系统,走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那核动力离子发动机的优势,却会迅速的提升。
核动力作为能源核心,可以保证宇宙飞船十几年不需要更换核燃料。
而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铝,或者其他常见化合物,都可以作为工质使用,这有效地降低了工质的补给难度。
假如现在有两艘飞船,一艘是常规化学动力宇宙飞船,另一艘是核动力离子飞船,目标都是火星。
那可以中途不断加速的核动力离子发动机,在长距离的飞行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可以抵达火星后,直接挖掘火星地表的土壤,作为发动机工质。
而常规化学动力,哪怕是最容易获得的氢氧,也需要特定的电离工厂和相关配套设施。
当前的宇宙飞船,肯定没有办法塞进去一个电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