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一日,大将军、总兵官、保国公朱晖率军出征,十日的时间转瞬即逝。
东宫中,朱厚照在他的寝殿里摆着一张丈许的长案,从兵部要来的军事地图铺在上面。下午的小雨落在庭院中。
古代的军事地图比较简陋。标有河流、桥梁、城市、高山、驻军等等消息。但是精确度就大打折扣。
朱厚照这几天没事就拿尺子,炭笔在地图上测量,推测大军的行进。张昭的信使近来大约三天来一回,可以结合着推断。
“张永,你来算算大军多久能到宁夏镇”
朱厚照将尺子、炭笔给长案边的张永,微微皱着眉头。他今年才十一岁,性格跳脱。但涉及到他喜爱的兵事时,颇能沉得下心来。然而,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中国古代的数学,不可谓不发达。当然在近代是被西方拉开距离。九章算术,朱厚照还没入门。
北虏寇宁夏。这次京中四万大军出征,终点便是宁夏镇。行军路线是由京师直趋宣府镇,再沿九边长城西行。这是张昭来信告知的行军部署。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避免数万大军在中原腹地行军毁坏农田和扰民。这年头的军纪,阁臣们和五军都督府都有数。
第二,九边的道路通畅,可以增加行军的速度。
刘瑾、谷大用、马永成等东宫里的大太监侍立在一旁。随时准备满足朱厚照的需求。谈论兵事的张永在长案边跟着看地图。
张永是个中年太监。一个头两个大。他是从来没想过打仗要学数学。不是提刀子砍人就行吗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张昭这“看图算数”的办法真的有些用。
“小爷,京中到宣府约300里,以每日行军四十里的速度算,大军应该已经抵达宣府。但是这地图没标从宣府到宁夏镇有多少里啊。奴婢哪里算的出来”
朱厚照极其不满的道“兵部那帮家伙就是在偷懒。编个地图连比例尺都不会。按照两千里算,大军走过去要两个月。北虏早就抢的满载而归罢了,老刘你派人去问问王守仁这仗怎么打叫他递给条陈给本宫。”
刘瑾谄笑道“奴婢领命。”
朱厚照又想起一件事来,喊住要走的刘瑾,问道“宫里给张昭派的监军张雄是谁的人”
刘瑾的性格比较“四海”,在宫中称兄道弟,很混的开,笑呵呵的弓着身子道“小爷,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陈公公的人。”
张昭和萧敬亲近。但是萧公公这个人,公心是比较重的。据闻司礼监中讨论派谁监军时,陈公公力主用他自己的人。算是在新军卫中插一手。
朱厚照点点头。
刘瑾见太子没有什么吩咐,麻溜的从东宫里派人去找刑部主事王守仁。
王守仁现在应该叫前刑部主事。他已经将刑部的职务辞掉,准备返乡。
这段时间在京中和好友们交际,兼之思考“格物”的道理。还有关注即将到来的战事。
傍晚时分,大时雍坊沐浴在初夏的小雨中。
王守仁闭门读书,给散衙回来的父亲王华叫过去一起吃晚饭。晚饭后,父子俩在客厅喝茶、闲聊。
成化十七年的状元王华如今官任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右谕德从五品,日讲官。在宫中讲学、授课的年限最长,圣眷日隆。传言上面有意让他主持今年的应天府乡试。
这是典型的要培养他作为“储相”。日后为侍郎或尚书时,再主持一次会试,基本上官场上的关系网就构成了。
在王华之前,有一个翰林官是这样培养的。他的名字叫做杨廷和。弘治十一年,杨廷和奉命主持顺天府乡试。在国朝,南北直隶并重。此时,杨廷和丁祖母忧在乡,即将起复。
王华为人宽厚,在官场中的口碑是“老实人”。朱厚照就最喜欢逃他的课。听儿子说起东宫下午派人来问西北战事,他也有些好奇,“伯安,你觉得战事走向会如何”
王守仁说出自己的判断“张子尚有一语说的非常中肯保国公朱晖并不血勇。今日太子派人来问我,预估大军何时到宁夏镇。以我看来,保国公必定会迁延时日,以避开和蒙古人作战。”
“咳咳”王华一口茶水呛到喉咙里,等顺过气来,不大确定的道“天子如此礼遇加于保国公身上,他不至于如此行事吧”
王守仁看着五十六岁的父亲,略带些无奈,所以别人说他父亲老实。天子厚爱是一回事,给天子卖命又是另外一回事。肯定的道“父亲,他必然会如此。届时,你看他何时抵达宁夏镇就知道。”
他准备过段时间就回老家,并不会一直在京中等待战事的消息。因为这场战事不到秋后怕是不会有结果。
王华长叹一口气,忧心国事,说道“那伯安你的意思是,此战将会一无所获,徒费京仓和边储的粮食、银两。”
王守仁目光平静,双眸明亮,仿佛带着智慧,道“那倒不会。有张子尚在,他必然会伺机和蒙古人作战。能打成什么样,这我就不知道。”
他做出这个判断,是基于和张昭的接触。张昭此人虽然年轻,且只是个生员,但心怀大志,有经略北虏之心西北的战事,张昭一定会追逐“军功”。
在科举一途被断绝之后,张昭想要有所建树,只有武功而军中封侯,还有比战功更有说服力的吗
现在,就看新军卫是不是如同会操时的表现那么厉害
王华神情郁郁的再叹口气。他信任长子的判断。保国公朱晖该杀啊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战争已经开始。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只能是等待。
他所担忧的事,新军卫只有一千战兵,这能打出多大的战果来难道这次还是战败吗他不甘心啊
夜幕徐徐的落下。大军刚过宣府的地界。军营中,张昭刚将写回去的信封口,一名士卒进来汇报道“张指挥使,国公爷请诸将到主帐中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