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一就是守护这种宝物。
伊什塔尔这么做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使她保护的城邦繁荣昌盛。恩基在宴会上喝喝醉了酒,完全被伊南娜给迷住,就让她把秘取走。
伊南娜把秘装上了船急忙启航,恩基醒酒后派自己的僚神阿伯加鲁(abgal,ab=深渊gal=大=人)搭船去沿着幼发拉底河搜寻伊南娜的踪迹。
从埃利都到乌鲁克共七站,每站都发生激战,但伊南娜最终仍把秘运到乌鲁克。从此恩基永远失去秘,伊南娜成为文明的代表者。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利用神话进行隐喻记载,代表着苏美尔人的王权从最古老的埃利都转移到了更北方的乌鲁克。
不过这个故事并不仅仅只是记载了一段历史,至少从遣词造句上来看,这应该是一首祭祀神灵的时候所唱的赞歌。
“莫非——”看到这里梁恩有了一个猜测,不过为了保证自己的猜测没有问题,他立刻用对讲机联系起了华夏考古队。
“你们这次找到的东西除了这些泥板碎片以外还有什么?”简单寒暄过之后,梁恩向对面的王教授询问道。
“的确,那个灰坑里发现了一些除了些泥板碎片以外其他的东西。”听梁恩询问过之后,王教授立刻回答到。
“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好几个混在那些破碎泥板里的圆筒印章,但因为上面没有文字,只有一些农作物和动物的图案,所以之前觉得不重要就没说。”
圆筒印章可以算得上是苏美尔的的特产。,不同于其他文明中的平印,苏美尔人使用的是圆筒印章采用的不是按压而是滚动的方式在印泥上留下印迹。
在两河流域,印章可能起源于史前时期护身符一类的装饰物。这种护身饰物通常刻划有简单的线性图案,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兼具护身符箓祈福禳祸与饰物装饰的双重角色。
根据学者们在两河流域考古发掘证实,最早的印章实物为公元前六千纪初期的数枚小圆石块,上面刻有圆点圆环状及交叉线条状图案,有些还有突出的穿孔手柄。
从遗存下来的滚印泥板的印迹推断,圆筒印章最早在公元前4000年,为两河流域南部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和伊朗西南部的埃兰人所使用,后来逐渐传播到两河流域的其他地区。
甚至,在埃及底比斯附近的托特和古希腊迈锡尼文化层中也发现了数量不一的天青石滚印,这说明圆筒印章的使用已经超出了两河流域,扩展到了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