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彦博一说,其余大臣也是纷纷道:“微臣等也愿意遵从陛下的决定。”
李重九点了点头嘉许道:“诸位臣工果真是朕的忠臣,朕十分欣慰。”
当下李重九拿出一封诏书对诸位臣子道:“太子的人选就在这诏书之内!”
众臣抬起头。看向那封明黄色绢帛所制的诏书,目光中都十分复杂。众臣都在等待着李重九打开诏书。
但出人意料的是。李重九并没有打开诏书,而是从一旁内侍中接过了一个乌木匣子。李重九将诏书放入了乌木匣子之中。然将匣子合上。
这一举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众人都不知道李重九此举的意图。
李重九道:“此诏书就此封存,如无朕的旨意,不得打开,等到朕身后之时,再由诸位臣工推诏书中之皇子为太子。”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这难道就算立了太子吗?
一名御史上前道:“陛下,这不合乎礼法!”
“礼法!哪一条礼法说如此不行的?”李重九看向这名御史道。
这名御史为李重九目光所迫,不敢再言。
李重九道:“朕不欲立太子,是不想有李唐玄武门之事,再现于今日,你们懂得朕的用心吗?”
李重九这一做法是模仿清朝的秘密建储制,而立下太子。古往今来很多皇帝,都不愿意在在世时候提前立下太子,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不喜欢公布皇位继承人,从而在继承人身边形成权力集团。
这权力集团是对君权的一个挑战,很多皇帝都处理不来与太子的关系。因此惨剧就发生了,过去很多独断专行,权力欲很重,而且又长命享国很久的皇帝,不得不下令杀太子,废太子。
过去有汉武帝,隋文帝,另一个时空有唐太宗,后来者还有康熙,都是在位时候没有处理好与太子的关系,令东宫的势力挑战到君权,最后不得不废除太子。而李重九现在才三十岁,将来掌权最少有二三十年,若现在立下太子,那么将来二三十年内,自己都要面临围绕着太子形成权力集团,对自己权位挑战了。
但是矛盾来了,臣子都不这么想,他们希望天子要早立太子,因为可以减少他们政治投机失败的风险,可以提早下注。同时也希望用这个方式来弱化君权。如明朝万历时,文官集团为何与万历围绕立太子的事吵了几十年。因此这就是臣子与君主博弈的另一个战场。
但是不立太子,也不行,没有预先指定继承人,皇位继承就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