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封面是一名手持可口可乐的中国人,穿着绿色的毛大衣,带着鸭舌帽,背景是中国长城,标志性元素俱全。
杨锐看着笑了一下,脑海里却在YY自己登上《时代周刊》的景象。
小郭以为杨锐喜欢,笑道:“我们买了很多本这一期的时代周刊,一会儿离开的时候,可以赠送给大家。”
这下子,杨锐身边的干部也都开心了,干群关系空前融洽。
可口可乐内部的厂区乏善可陈,从美国运来的原装生产线自然体现出了先进性,但就来访团的眼光,国内哪个厂的生产线又不是外国原装引进的。
大家来你可口可乐参观,可不是来做这个的。
好在可口可乐也心里明白,随便引着大家看了看,就坐到了会议室里,先给每人上一瓶可乐。
“这就是我们厂生产的可乐,请大家尝一尝。另外,我们虽然内销的也是这个品种,但是,我们厂的出口量更大,每年反而能给国家赚取外汇。”负责外事工作的肖经理如此说,并非是无的放矢。引进可口可乐是浪费国家外汇的说法,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可口可乐这次邀请学界人士参观,也是按照他们在美国的经验,以游说为目的。
在场诸人也不知道听没听,会议室里全是开瓶的砰砰声。
杨锐现在每天都有跑步,三五不时的还要卧推几组,对碳酸饮料是敬谢不敏,喝了一口就放下了。
“杨先生不喜欢?”小郭笑着问。
“没有,就是觉得不健康。”杨锐笑着回了一句。
他随口一句话,小郭却是脸色大变。碳酸饮料不健康的概念,在30年后再普遍不过,在许多健身人士眼里,碳酸饮料恐怕比毒品还要可怕。
但在1984年,别说是中国了,外国都少有这方面的报道。
小郭三步并作两步的走到了自家经理身边,耳语了两句。
肖经理的脸色亦是阴沉了下来。
“怎么了?”一位坐在前排的中年人抿着可乐,好奇的问。
现在人内心收敛,表面上却是非常外放,随意问别人家的事情,自然的像是串门似的。
肖经理笑道:“没事,可能有一些误会。”
“啥误会?”中年人更好奇了。
肖经理想了一下,笑道:“杨锐先生可能对碳酸饮料有些误会。”
“杨锐?”中年人转头认了一下人,又回忆了一下,狐疑道:“他对碳酸饮料还有研究?”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