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资历?
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就是资历。
不管是70年代,80年代,90年代,00年代,10年代,或者20年代,甚至可以预测的30年代,如果有一名生物学家,或腼腆或骄傲的说:我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做出了一些小贡献……
那就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他在装逼。
第二,这货好牛逼。
g蛋白偶联受体是什么?截止2016年,g蛋白偶联受体是号称得过10次诺贝尔奖的研究方向。
10次诺贝尔奖是什么概念?
世界上肯定有不止10个顶级实验室在做g蛋白偶联受体。
同时也意味着,但凡是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有突破性进展的学者,就一定会拿到诺贝尔奖。
它就是这么重要,也因此让生物学界重兵集结。
所谓“兵家必争之地”是也。
然而,它又是如此难以攻破,以至于被称为最具有挑战性的生物学领域。
生物学里最聪明的大脑,起码有一半集结于此领域,而且尽其所能的勾引了化学、物理、数学乃至于计算机领域的天才。
不夸张的说,在攻克g蛋白偶联受体的方向上,填壕的狗都能去第三世界国家做院士。
至于什么《sature》,《cell》,只要你敢在名字上挂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立刻发表没商量。
什么?内容有错?全世界生物学家教你做人!要是发现得晚了,全球制药公司跳起来鞭你。
要知道,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有50的新药,是以g蛋白偶联受体为靶点,通俗的讲,就是有一半的药,是冲着人体内的g蛋白偶联受体去的。
这样的g蛋白偶联受体,被称作是生物学的绞肉机都不为过。
甚至,说是现代科学的绞肉机都没毛病。
没有世界级的科研水平,没有世界级的科研经验,没有世界级的科研经费的学者,也不用费心做g蛋白偶联受体了,别人一个月的研究成果顶你一辈子的,站在这个领域里的,可都是真正的壕型大牛,世界第一阶第二阶的学者多如牛毛,第三阶第四阶的都不一定能上前线,没准就是查遗补缺的后勤兵。
换言之,一名哈佛的终身教授,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问题上,想做点贡献都不一定能找到门。
如果是畜牧学之类的,还可以靠照顾母牛换取一点立锥之地,奈何g蛋白偶联受体是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