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制,两千石太守有守土之责,轻易不可擅自离境。 换言之,出现在幽州牧刘虞身前的这五位太守,除了一个本就是范阳所属的涿郡太守崔敏外,其余四个人现在都是犯了严重罪行的人,只要刘虞想,理论上他可以立即行使州牧权责,一边上奏洛阳予以弹劾,一边临时处置这四人。 但是,这只是在理论上而已。 而实际上,做过一任幽州刺史,多少对幽州这地方有些了解的刘伯安面对着足足五名太守,却选择了对这些人的罪责置若罔闻,甚至还主动奉迎了上去,大家在范阳城内大宴一场,堪称上下尽欢。 然后,五名太守就护送着卫将军的节杖,往卢龙塞去了……这下子,连涿郡太守崔敏也犯法了。 “卫将军咄咄逼人!”听闻五名太守不告而别,幽州牧下榻的都亭馆驿中,刘虞之子刘和当即便忍不住有些愤愤然起来。“朝廷固然让他主持军事,但各郡太守却是父亲这个州牧直属,他如今驱使五郡太守如下吏,岂不是刻意要给大人一个难堪?!” “无所谓了。”赤脚坐在榻上读书的刘虞倒是看得蛮开。“天子让我来,本就有借机勒住卫将军,让他不要干涉洛中局势的意思,卫将军自然对我颇有介怀……但等幽州叛乱平定,我也好、他也罢,都是要回洛中做事情的,到了那里是友是敌还要重新论定,所以何必为了这里的些许事情跟人家起了生分,以至于将来在洛阳大局上有伤呢?” 刘和想了一下,也多少明白这个道理,但年轻人的不平之意又哪里是轻易能罢休的? “父亲。”刘和在塌下走了数圈,果然还是振振有词。“话虽如此,但也不可过度示弱,否则今日若让这位卫将军看轻了大人,以后便是到了洛中,大家一起辅佐大将军行政,也会被他欺到头上的。说到底,边郡之人虽然强横勇武之处让人无话可说,可终究行事野蛮轻狡……” “吾儿,你是今日才知道卫将军是边郡出身之人吗,我还以为天下人都知道呢?”刘虞闻言不由失笑,然后便放下了手中书册,那是一本安利号版印的新书,所谓安平崔氏名臣崔寔所著《四民月令》是也,乃是汉代庄园经济的集大成之作。 刘和一时语塞。 “吾儿。”盘腿坐在榻上的刘虞见状倒是不笑了,反而有些感慨。“我再问你,既然天下人都知道卫将军是边郡人,为何他还是这么年轻就做到了卫将军,而且所有人都认为他将来一定会入洛辅佐大将军为天下政事呢?” 刘和终究是三十而立了,所以长叹一声后,他倒也能实话实说:“因为卫将军本就是顶着边郡出身的名头建功立业成此大局的!想当年他还未加冠时曾往咱们家中拜会,却因为出身边郡而被母亲隔在门外……换言之,天下人其实早就知道他轻狡强横,但其人实在是太厉害,即便如此,也依然屡屡能成大事,所以屡屡倚重和依靠于他。当然,也有时势使然,天下越来越乱的缘故,毕竟这样的名将总是安定天下的首选。” “是啊。”刘虞也是愈发感慨。“卫将军的今日的成就本就是一路强横,辛苦博出来的,拿什么作风强横不强横来说事未免显得可笑。更不用说,咱们如今人在幽州,周围都是边郡人,而面对的又恰恰是异族叛乱这种战事上的局面。若要强行与人家掰腕子,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父亲说的是。”刘和老老实实认错。“是我想岔了。只是,如此局面,父亲又准备如何应对呢,难道要老老实实做个木偶?” “我当然不愿为木偶。”刘虞这才正色起来。“但吾儿,正如人家公孙文琪顶着边郡出身的阻碍走到这一步,所以能够继续作风强横一样,你我父子顶着宗室儒臣的名号来到这一步,却也要讲咱们的规矩……不是不能有所抗争,但得有合适的机会,得有让人无话可说的大义,还要有符合你我出身、形象的姿态。否则,我们宁可当一个木偶!” 刘和终于恍然大悟:“大人说的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与卫将军截然不同,卫将军是靠威德而揽人心,成功业。而父亲你,乃至于我们东海刘氏,则是靠着对上不失忠节,对下不失宽恩……若因为一时之气而失去了宽容的姿态,才是最要命的事情。” “你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也可以放心让你单独出仕了。”刘虞不由捻须欣慰而叹。“天子身体不好,做臣子的本该保持哀戚的姿态,但其人怙恶不悛,强要我为他守节谋事也未免可笑……等这次幽州之乱平定,洛中也安定下来,咱们回到中枢,我以宗室大臣的身份对大将军、卫将军这些人有所让步,他们也一定会投桃报李,届时你只要为一任清贵之官,然后就能轻松外放为一大郡两千石了。” 刘和当即俯首。 就这样,父子二人难得交心了几句,便不再多言,第二日更是汇合了前来相迎的本州州吏,宛如无事人一般,继续一路往昔日幽州刺史常驻的广阳蓟县而去。沿途毫不骚扰地方,更没有干涉卫将军幕府的统一调度。 而刘虞如此举止,果然是引得不少州吏啧啧暗嘲……之前他们还以为什么州牧比之刺史要强许多呢,孰料居然是个如此老实的木头人,于是不免轻视。 但实际上,另一边,州中很多真正的明白人却不免松了一口气。毕竟辽西还在乱着,前面马上要打仗,人家刘虞以宗室重臣的身份出任幽州牧,不是没有反抗的资本,可他上来被公孙珣如此强压了一番,却根本没有生事,反而有些给人顾全大局的感觉。 到了后来,随着刘伯安一路安抚人心,其人非但不争不辩,而且作风简朴恬淡,更兼他身为一州州牧,却能礼贤下士,无论是州郡中位阶远低于自己的官吏,还是白身的豪族、士人,他都能保持礼遇与优容……故此,渐渐的,众人又不免念起当年对方在幽州为刺史时的宽仁作风,而越往前走,沿途州郡士民反而渐渐对他显得尊重了起来。 甚至,随着刘伯安的威望渐渐回复,已经有人主动向他表达了效忠之意,还有人渐渐将州中公事呈上…… 当然了,这么说就没意思了,因为人家刘虞本身就是正儿八经的幽州牧,而且在刘焉出任益州牧后,他更是被天子选定的宗室托孤之臣。所以理论上,整个幽州士民都本该是他的臣下,整个幽州的军政大权也本就该操之于其人之手。 而这一日,正当刘虞父子轻车简从,来到广阳?水前(后世永定河),准备渡河进驻蓟县之时,却忽然有一人上前谒见,并自称故吏,还在此久候多时。 “君是何人?”刘虞将车子停在浮桥侧的空地上,然后便径直将此人唤到跟前,一如既往的温和有礼……以他的身份,张口居然就是‘君’字开头。“我为何不曾记得你?” “在下渔阳鲜于辅,字伯重!”此人身材高大雄壮,闻言即刻俯身再拜。“昔日刘公为本州方伯时曾为州中书吏,但当时末吏尚未加冠,而如今却已经为人父……多年未曾与刘公再会,刘公记不得我也是寻常事。” 刘虞当即失笑,然后亲自下车扶起对方:“确实是变化太大,一时没认出来,但你一说名字我却立即了然……渔阳鲜于氏的子弟,这个姓氏想忘记也难。” 鲜于辅闻言愈发大喜。 “有故人来寻我,这是天大的好事。”刘虞继续和气询问道。“只是不知道鲜于君如今在何处奉公?如何专门来河畔侯我?” “回禀刘公。”鲜于辅稍微正色答道。“我之前乃是渔阳郡吏,但郡中事物如今屡屡为昌平卫将军府所为,已经算是空置。故此,数日前闻得刘公到此,便干脆便辞了官职来寻刘公……而此番来河畔专候,更是心中有一番计较要与刘公奉上。” 刘虞缓缓点头,复又缓缓摇头:“鲜于君来寻我,我感念不及,故此,你若要出仕,我这里便是再无力也能与你一个从事的位子安身,可你若想劝我与卫将军争权,我却未必能如你愿。” “下吏虽然因为卫将军府夺郡中实权而弃职,却并未有劝刘公争权之意。”鲜于伯重当即肃容。“恰恰相反,下吏以为,卫将军在幽州根基深厚,广有威德,刘公诚不可与之争锋。” 刘虞捻须颔首。 “但是,刘公你的幽州牧明正言顺,而且宽和而得众心,若能避卫将军锋芒,那在幽州,也未必不能有所为。”鲜于辅却居然话锋一转。 “这是何意?”旁边侍立的刘和一时忍耐不住。 “回禀公子。”鲜于辅坦然向刘和拱手言道。“我的意思是,刘公没必要过河去蓟县……卫将军幕府就在蓟县北面的昌平,刘公若是进了蓟县,无异于陷入罗网之中。而幽州十一郡国,县邑近百,卫将军此番虽然强横,却也有遗漏之处,如上谷、代郡,便被卫将军明令不得征召兵马,不得轻易调度干扰,也不轻易接纳这两郡的豪杰之士从军。” “卫将军并未插手上谷郡与代郡之事?”刘和微微一怔。“这是为何?我们来的路上,听说常山、中山都因为被划归节制,而屡有良家子、游侠之流,成群结队往卢龙塞而去……” “回禀公子,卫将军这是担忧上谷代郡外有鲜卑为患,内有乌桓隐忧……值此乱时,他只希望这两郡安定便可。”鲜于辅当即笑道。“两郡虽然都是出了名的穷困,但毕竟是两个郡,又无卫将军擎肘,刘公何不往彼处巡视一番?而且正当战时,彼处未必就不能有建功成事吧?” “这是何意?”刘和刚要再问,旁边刘虞却是心下会意。“而且伯重我问你,你此番挂印辞职,真的对卫将军毫无怨言吗?” “刘公明鉴!”鲜于辅躬身再拜,然后方才恳切言道。“我是幽州人,卫将军的威德没有人比我更清楚了,但是他这个人,所谓锋利为天下冠,有些地方实在是强横的过了头……所以说,怨气与怨言我是不敢有的,但说到心不平,确实是免不了的。” “譬如呢?”刘虞捻须正色询问道。 “譬如他在广阳三郡行所谓井田制度,其实也就是以幽州流民的民屯强行将三郡土地纳入其幕府之下,然后清查田亩,释放僮仆……”鲜于辅一时摇头。“如田氏、张氏、文氏,州中大姓多是俯首认命,然后还多遣其子弟入白马义从为质,但如我这般虽然认命,却没有俯首之人也是有的。” 刘虞缓缓点头。 “除此之外。”鲜于辅继续言道。“卫将军对鲜卑、乌桓,还有塞外杂胡,似乎也自有规划,不想让别人插手。比如说幽州塞外交通之利,我们原本是无话可说,甚至是心悦诚服的,因为渔阳北通鲜卑的这条路,安利号是给了我们渔阳大族许多分润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公孙大娘去了辽东而卫将军亲自主持这边的事情以后,居然筑起了一座承德城,卡在渔阳北面交通要道上,完全独霸幽州北面通向鲜卑的利润……这件事情,若说我们渔阳几家豪族没有不满,别人怕也不信。” “所以便辞职了?”刘虞轻笑问道。 “不是。”鲜于辅不由苦笑。“刘公不知道……这些我们也不是不能忍,但这不是张举那个蠢货反了吗?其人也是渔阳大族,也是对‘井田’认命不俯首之人,也是失了北面鲜卑交通利润之人,如今却居然联合乌桓、鲜卑谋逆,甚至还自称天子!如此局面,我如何还敢留在渔阳当郡吏?!” “怪不得要劝我家大人去上谷、代郡。”刘和闻言不由失笑道。“原来鲜于君也是要避锋芒的啊?” “不是这样的。”鲜于辅赶紧又严肃起来。“刘公、公子,我所说的在上谷和代郡建功成事绝不是虚妄……只要刘公点头,我便能不费一兵一卒,即刻让边墙北面的轲比能势力削半,甚至说不定还能逼迫他转向汉室,去为刘公取下张举这人的脑袋!” 刘虞捻须不止,却只是望着对方沉默不语。 鲜于辅情知到了此时不能再有所隐瞒,便拱手将计划全盘托出。 原来,这要说到另外一家幽州大姓,也是此番对‘井田’不满,对承德筑城不满的一家人……不过,这家人却不是渔阳人,而是公孙珣卫将军府所在的广阳本地人。 这家人姓阎,家中只能说是大姓,但其家中长子阎柔却是一位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阎柔很小的时候,跟着父母去探视在塞外做官的祖父,然后就是在渔阳边墙外走失了行踪,然后被塞外杂胡给捡到,并在塞外乌桓、鲜卑人之间流落,以至于在那里长大成人。 而更有趣的时,其人长大后,弓马娴熟、文武韬略,很受塞外部落的拥护,甚至成为了一个鲜卑部落的首领。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后来其人寻到家中,恢复了联系与血脉,并借此联络上了广阳、渔阳一带的不少豪强世族,故此取得了一个塞外独享的资源通道,使得他的势力愈发壮大。 也恰巧是这个时候,檀石槐死了,再然后檀石槐的儿子和连也在去并州抢劫的时候一命呜呼,和连的儿子又太小,所以变成了和连的侄子继位……反正这么一折腾,昔日鲜卑人的草原霸权几乎立即崩塌,整个草原乱成一锅粥。 这种局面本来就是阎柔这种有勇有谋年轻人的天然猎场,所以他很快拥众七八千,成为了草原上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 这里必须要多说一句,阎柔不是没想过跟公孙珣有所连接,公孙珣也不是没注意到此人,但一来,公孙珣觉得此人实力太强,有心压制;二来,莫户袧在当时看起来才是更加值得信任之人……更兼公孙珣经营塞外的核心思路在于保护辽西通道,对鲜卑霸权还真没多少感觉,所以这才选择了建筑承德城,并交给莫户部把守。 而此城一成,阎柔却是更加不可能与公孙珣合作了。 “刘公。”鲜于辅冷笑道。“那轲比能看似在草原上拥众数万,不可一世……但实际上,其人今日的局面,却只有三分是他自己的本事,还有三分乃是卫将军横在幽州,行事又过于强横,逼得昔日东部鲜卑诸部不得不寻个强大点的首领来当这个盟主,而这最后三分,便在于阎柔是个汉人,不好为此盟主,不得不推崇与他罢了。若阎柔引众来投刘公,卫将军又在卢龙塞出兵向北,则轲比能必然不能安抚下属,其人要么也来降服,要么只能坐视他手下那些大部族一哄而散了。” “阎柔此人有诚意吗?”大概是感觉到自己父亲的视线,刘和忽然询问道。 “其人父母家眷俱在广阳,其弟阎志与我族弟鲜于银就在浮桥对面,等候刘公的决断,如何能说没有诚意?”鲜于辅赶紧答道。“而且,请刘公细细思量……阎柔在塞外如此势大,却因为是个汉人被轲比能压制,不能出头;又因为领有胡兵不能被卫将军所信任;而如今,胡汉交战,他又不愿意与汉室为敌……那他除了投奔刘公还能有别的路吗?” “可其人如此局面,又该如何安置呢?”刘和继续替自己父亲问道。 “我有一策!”鲜于辅终于图穷匕见。“请刘公许阎柔替公綦稠为护乌桓校尉,让他用本部鲜卑兵马来压制上谷、代郡的乌桓人……如此,不但当面轲比能之势立即崩塌,上谷、代郡内有乌桓外有鲜卑的危局也会立即同时消弭。而届时,幽州人会感激于刘公的作为;天下人也会称赞你的宽容远胜于卫将军的刀兵!” 刘和实在是忍不住回头,并满脸期待的看向了自己的父亲。 “我并没有与卫将军争雄之意。”刘虞思索片刻,然后负手正色而言。“你要知道,卫将军的局面可不止是在幽州……” “刘公!”鲜于辅干脆下跪叩首。“我真没有半分撺掇你与卫将军为敌的念头,也不只是为个人私念……请刘公想一想,若事成,上谷、代郡不就能免受刀兵之苦了吗?幽州百姓不就能休养生息了吗?再说了,便是以卫将军处考量,我们这么做,难道不是在助他平叛吗?鲜卑无力,他对付起乌桓人和张举也是事半功倍啊!若是如此他还嫌刘公与他争雄,其人不过也就是个小肚鸡肠的假豪杰、假将军罢了!” “放肆!”刘虞登时大怒。“卫将军如何岂是你能擅言的?” “喏……喏!”鲜于辅再度叩首。 “且唤阎志来此,我有话问他。”刘虞忽然语气和缓了下来。 “喏……喏!”鲜于辅第三次叩首相应,却是不由大喜。 ——————我是守道服人的分割线—————— “自帝室王公之胃,皆生长脂腴,不知稼穑,其能厉行饬身,卓然不群者,或未闻焉。唯刘虞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其人襄贲励德,维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卫国。”——《新燕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