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0月16日下午,卡文迪许会议室内,李奇维第一次接受报纸的采访。 《泰晤士报》总编巴克尔是资深新闻人,深谙循序渐进之道,他要慢慢引导李奇维吐露心声。 “布鲁斯,原谅我这样称呼你,清国的文字实在太复杂了,我很长时间都没有学会。” “没关系,巴克尔,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我也要需要入乡随俗。” “哦,那太好了,布鲁斯,你是一位绅士。”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并不了解你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到底是什么,你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吗?” “我的专业是物理,想要解释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其实要取决于听讲者的认知水平是什么层次。” “举个例子,人在冰面上,为什么很容易滑倒?” “对于没有物理基础的普通人而言,会直观地认为,冰面很滑,所以人会滑倒。” “这种理解虽然很浅显,但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因为我知道那里很滑,所以经过时我会小心一点,防止摔断了腿。” “然而对于学习过物理的初级学生而言,他们会用一个专业词语去解释:摩擦力。” “冰面上的摩擦力很低,人在重心不稳后,就会向前或者向后移动,从而跌倒。” “但是,这对于深刻理解世界的运转依然不够。” “层次更高的物理学者,比如博士甚至教授们,会从分子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去解释摩擦力的本质。” “而我的量子论,就是一种研究这些微观粒子的新的物理工具。” “哦,布鲁斯,你的解释太精彩了,我想我明白了。量子论就是研究原子和分子的。” “额,可以这么理解。”李奇维附和道,他看出巴克尔不想深入这个话题。 “恕我冒昧,清国在我的印象里,还是一个封建制度的国家,那里不要说科学,就连像样的学校都没有。” “我听说你是17岁来剑桥留学的,短短的四年时间,你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请问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李奇维皱眉,微微思考了一下,“我想这是一个宏观和微观的关系问题。” “华夏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它的惯性非常大。” “由于种种的原因,导致科学的土壤一直未能发芽成长。” “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他的很多才情和品质都是天生的,与出生地无关。” “我认为我就是那种天生对物理有天赋之人。” “来到剑桥后,受到系统正规的教育后,我的天赋被挖掘,所以才能在物理上做一点微小的工作。” 巴克尔没想到李奇维轻松化解,他也被李奇维的回答逗笑。 “哈哈哈,布鲁斯,我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