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级的课程。
只有欧美的研究生才会开始接触,真正研究。
因此,大家觉得,华夏的文化,确实不适合科学。
不过,这种场合,没有人敢直接站出来,因为在座的所有人都尊敬李奇维。
而且,所有人都知道李教授的演讲以翻转著称。
凡是前面的观点,到后面必定会被颠覆。
不出所料,李奇维继续说道:
“但我想说的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科学思维和文化属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欧洲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就和华夏文化一样。”
“青花瓷是文化,蒙娜丽莎也是文化。”
“山水意境是文化,光影明暗也是文化。”
“二者并无高低优劣之分。”
“这些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个欧洲人,恐怕很难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意境。”
“同样,我作为华夏人,看了好几遍蒙娜丽莎,说来惭愧,实在看不出什么门道。”
“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历史等等综合的因素,形成的文化符号和特征。”
“不是在那种环境下长期浸润的人,很难感受其中的精髓。”
“而科学就不同了。”
“在我看来,科学更像是一种普适性的文化。”
“不管是哪国人,都能感受到勾股定理的美妙之处。”
“既然是普适性的,说明所有人都能够欣赏,同样都能够学习。”
“因此,并不是华夏文化不适合科学思维,而是他们根本就是两种东西。”
“我们华夏人学习科学的难易程度,和西方人应该是一样的。”
台下无数的学生们无不点头。
李奇维通俗易懂的话,很容易就让人理解科学和文化的关系了。
是啊,我们华夏人也可以毫无障碍地学习科学。
忽然,李奇维转折道:
“但是,既然东西方的人学习科学没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