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住羽林卫,袁否在袁氏集团内部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问题是,袁氏集团除了四千残部以外,还有七八十号官吏! 这些官吏虽然上不得战场,要命时刻也大多不能出谋划策,但他们在袁氏集团内部的影响力却非同小可,对士林的影响更是巨大。 譬如说金尚,朝堂之上都有他的党羽、门生。 这些官吏不仅代表着淮南的士族阶层,从宽泛地域上来讲,这些官吏更代表着整个大汉天下所有的士族,袁否如果恶了这些官吏,那么一传十十传百,袁否慢待士子的恶名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士林,将来还有哪个士子愿意来投他? 没士子襄助,袁否将来凭什么争天下? 打天下需要士族,将来治天下更得仰赖士族。 所以对于这些官吏,袁否是杀不得,打不得,更不能轻易赶走了事。 阎象却摆了摆手,微笑着说:“治吏者,说难很难,说易却也容易,只需听其言、观其行,而后分而化之即可。” 分而化之?袁否闻言顿时心头一动。 所谓的分而化之,其实就是制衡之道。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袁否看过的历史类小说不知凡几,对于制衡之道并不陌生,他之所以令金尚先一步去庐江,就是为了调开金尚这个百官之首,然后对“仲家王朝”的官吏群体进行分化瓦解。 袁否甚至已经选择好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就是长史杨弘。 至于说阎象,却是意外之喜。 袁否又问道:“敢问子音兄,如何分而化之?” 阎象微笑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公子欲分化官吏群体或者说淮南士族群体,就必须先弄清楚他们的利益所在,只要弄清楚了他们的利益所在,而后对症下药,则必定药到病除,心想事成。” 袁否又问道:“那么,淮南士族群体的利益究竟何在?” 阎象答道:“士子出仕为官,所图无非名利二字,公子若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名利,叫他们知道去河北比留在淮南更美妙,他们就会愿意跟着公子走了。” 袁否苦笑道:“这个,某却给不了他们。” 本来就是,到了河北,连他自己都得寄人篱下,又怎么给别人好处? “那也无妨。”阎象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公子若不能给他们足够的名利,则只需给予他们足够的打击,使他们知道留在淮南或者庐江只会越来越糟,最后迫不得已,他们也就只能跟着公子走了。” 袁否闻言豁然开朗。 三军将士之所以不愿意跟他去河北,无非是留恋他们在淮南的家人以及故土。 士族群体之所以不愿意跟他去河北,无非是留恋他们现在拥有的权势和地位。 这也就是说,只要让三军将士知道,他们在淮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