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物理性伤害恢复挂钩的,毕竟从变异以来,他只进行了一次烧伤实验,而不像刀伤,进行过反复、大量的针对性“训练”,又有和巨型猫头鹰的那两场肉搏大战。 所以这更说明,灼伤的恢复速度比刀伤慢,应该是灼烧后的伤处对于恢复有抑制作用。 烧伤和日出后对创伤恢复的抑制时间几乎相同,这是巧合? 或者是这两者间,其实有着深层次的联系? 向坤暂时也没有去深想,只是将这些现象记录下来,回头可以从研究烧伤的角度切入,看看能不能找到解释他日出后身体机能受抑制原因的途径。 而且等到下一次遇到和他一样的变异生物时,他也知道了一个有效的杀伤方式——火烧。 接下来向坤便开始整理今天在咖啡厅的训练过程,将对39位目标的“观察”过程和结果都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数据化。 比如的把感官信息分为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嗅觉信息三大类型,每得到一条信息,就在对应的信息类型下+1。 而通过获取的信息,可以直接得到有效的判断结果的话,便在判断结果上+1。 仅就这个训练项目而言,只有和目标的职业、真实身份信息相关的才算是“有效结果”。 比如观察女3的时候,通过: 香水味(嗅觉信息+1); 笔记本屏幕左上角打的字(视觉信息+1); 去吧台了原味松饼和水果沙拉(听觉信息+1); 看到了长相和妆容(视觉信息+1); 键盘敲击声(听觉信息+1)。 判断: 女3是一名作家(有效结果+1)。 至于女3的登录密码、写的书名、笔名、微博、甚至邮箱密码等信息,都不是有效结果。 除了“笔记本屏幕左上角打的字”这条视觉信息外,其他的4条感官信息都是冗余信息。 他最高效的“观察”方式,应该是直接就锁定女3的屏幕一角,从她打的字判断出她是一名作家后,就立刻转移目标。 这是他接下来应该要采用的训练方式:尽量用最少的信息,得出需要的结果——单就这个训练中,“结果”是判断职业。其他的训练,也可以把“结果”替换成“是否对他有敌意”或者“是否有威胁到他的能力”。 毕竟他现在要训练的,只是初级的、快速的观察,是要高效率地对诸多目标进行快速的判断,讲究的是一个快字,而不是锁定特定目标的深入窥探和观察——那应该是下一阶段的训练目的。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向坤得出了结论: 1,视觉依然是最有效、直接和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毕竟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获取信息的速度最快,也是一般人最为依赖和习惯的感官能力。 比如直接从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