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苏厨 >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1 / 1)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辛娘

伍定说道:“这是华阴县一个戏班,行首叫做李辛娘,据说走南闯北,每年麦熟之后,便四处串场表演,西夏那边也去过,河套汉人当中也很受欢迎的。”

“哦?”

伍定说道:“李辛娘心思灵巧,最早竟然是名女道,后来被夏人掳去了,凭着唱曲儿的本事儿,从西夏混了回来。”

苏油点头:“陕西迭被兵祸,老百姓受了几十年的苦,的确可叹。”

“国家恃以为治者,民也。使民敦本而趋善者,县令也。伍县令,这五里侯,也是一篇大文章啊。”

伍定连忙拱手:“是,国公警句,下官时刻铭记于心,位卑未敢忘忧国。”

苏油说道:“施政行法,所贵者文朴而事约,易知而难犯。厘清职责,公开考绩,奖贤授能,治懈罚恶,接受监督,持中秉正,无偏无私。差不多就如此了。”

“剩下的,就是民生。带着老百姓安排就业,改善生活,提高亩产,敦促桑麻,蕃蓄禽畜。”

“之后便要助弱扶贫,开广民智,备匪防灾,抑制兼并。”

“华阴地处长安和洛阳的中段,就和郑州位于洛阳和汴京的中段一样,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交通要枢,发展商旅,运输,仓储,这些就是天生的财源,虽然商税大多归朝廷,但是地方也有不少提留的。”

“而且这些发展起来,对农产品输出和消耗就会增加。对了,华阴推广了莱山一号了吗?”

伍定笑道:“这是必须的了,现在县里军人很多,他们的俸禄好像很丰足,日常休沐上街手脚阔绰,我见了都羡慕。”

苏油笑道:“你那八十亩职田,就算全种了莱山一号,估计也真干不过他们。”

伍定举起酒杯:“这几年年成都不错,边境上也太平,日子怕是那些个盛世都比不上。”

“陕西一境,都是国公打下基础,下官也是受益者。年前陛下给县丞县尉以下都发放了津贴,下官捏着他们的钱袋子,现在才有了点五里侯的样子,哪里像以前……不多说了,下官敬国公一杯。”

苏油点头,和伍定喝了一个:“陕西转运使是范纯粹,副使是李察,经略安抚使是吕惠卿。我还以为陕西政坛可能会有些尴尬,现在光从华阴县看来,两人相处得还算不错嘛。”

伍定摇头:“下官听说的可有些不一样,小范夫子崖岸高削,士人仰慕其风骨,吕公乃是参政转下来的大员,副使一职,其实是有些低了。”

“所以按道理说,两人抵牾那是一定的。不过陕西的规矩制度,早在国公的时候就料理得明白,凡事皆有制度。”

“因此小范夫子的办法简单得很,那就是吕公提出的东西,基本上逃不过国公的窠臼,一翻制度一对比,孰优孰劣就明白了。”

“尤其是公开讨论这一条,更是断了无数小人的阴暗心思,所以陕西政治才这么清平。”

“不过吕公是经历过风浪的人,懂得容忍,所以两人面上相安是一定的。不过私底下嘛……”

苏油说道:“私底下怎么说,伍公还得讲讲。军机处还要依赖转运司输送粮秣,到时候误了军情可不得了。”

这就是利益交换了,苏油之前提醒伍定华阴的位置,现在又说军机处要运粮,这就是提前露口风,让伍定搞运输。

现在的运输和以往的民夫征调不同,是可以赚钱的生意,不过需要组织人力,因此由县令来做,那是再合适不过。

伍定也是人老成精,当然明白,因此要投桃报李:“吕公似乎更支持种五、徐禧,而转运司里,也分新党旧党……”

大家都是聪明人,话不用多说,种谔和徐禧的方案,是被军机处否定了的,吕惠卿看来又有想法了。

苏油点点头,知道了就好,总有办法纠转过来,今日宴会,值得了。

于是大家又转到了诗词歌赋上,伍定五十岁才得中的老士子,自己知道做学问到底有多难,因此对苏家人这样的天才就越是佩服。

聊到大苏的诗词,那就是滔滔不绝,好些故事连苏油这当叔叔的都不知道,伍定这个外人反而更加清楚。

宾主间愈发融洽了起来。

苏油这时候才有了听曲的心思,屏风的另一面,一个女声不知道何时唱了起来,节奏明快声音清朗,有念白有唱腔,虽然和传自南方的《青冢记》、《回音院》不是一个曲风,但是小说型戏剧的雏形已然建立了起来,歌词虽然不是文人士大夫一路,却依然有另一番的引人入胜。

苏油现在读的书很多,凝神听了一段就知道了:“这是在讲唐传奇《李娃传》吧?”

伍定笑道:“这个我都不清楚,曲本的名字叫做《李亚仙》,在华阴很流行的,要不,叫辛娘出来问问?”

苏油点头:“嗯,请出来见见吧。”

不一会儿,歌声停了下来,一名中年女子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容貌只是中上,不过似乎有一种出尘的气质。

来到堂下拜倒:“民女拜见国公,拜见县大人。”

伍定问道:“辛娘,你这曲本,是不是取自唐传奇?”

辛娘说道:“是,县大人你慧眼,故事取自《李娃传》。”

伍定赶紧摆手:“跟我没关系,这是国公说的。”

苏油微笑道:“辛娘你心思灵巧,这般演绎,在社会上肯定很受欢迎。”

社会是村上秋收以后,一村人狂欢的盛会。

一般就是富家出资村民凑桌,大家聚到一处欢庆丰收。锣鼓戏台一起上,大家边吃边喝边看闹个喜庆。

辛娘笑道:“的确如国公所言,陕西百姓粗朴豪迈,喜欢这个。”

苏油问道:“能读懂李娃传,还能将之演绎成戏曲,辛娘你学问也不低。”

辛娘低下头:“家门不幸,被夏人劫掠,还是当年国公俘虏夏人,大败谅祚,才将辛娘换回来的。辛娘日日焚香祈祷,却从未想过能与国公爷当面的福分。”

说完拜倒:“再生之恩,没齿难忘,请受辛娘几个头,只祝国公爷公侯万代,就算辛娘今后死了,也能心安。”

“哎哟使不得。”苏油赶紧虚扶:“伍老快替我搀扶辛娘起来。”

辛娘起身,都已经哭成一个泪人了。

苏油唏嘘不已:“当时安置得仓促,以往的伤心事就不说了,辛娘又何故做起了唱曲这行?”

辛娘低着头:“回到家乡,父母皆亡,辛娘孤身无靠,官府就给配了人家。”

“夫君是农户,他村中有个习俗,就是收成之后,会组个班子四处巡唱,收取些钱谷贴补家用。”

“我见他们唱的实在是村气,就忍不住改良了一二,却不料大受欢迎,这一来二去的……”

苏油说道:“好,好啊,辛娘你这也是人才,不容易,家中都还好吧?”

辛娘渐渐抛去了以往的生涩,换成了嫁人后的爽利:“拙夫是愚男子,不过胜在踏实肯干,如今家中有四十亩地,两头壮牛,还有两个娃子。日子算是村里过得好的。对了,他还是当年救囤安寨的义勇,家中还有国公当年颁发的勋章。民妇,很知足了……”

最新小说: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这个暴君,我养的!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皇叔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天空中一朵云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我在大唐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