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们也许是在上课的时候,接上老师的话把,进行无厘头的续讲;也许是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举动;也许是用独特方式去捉弄别人。
有时候把女孩逗笑了,就是他们得以继续捣蛋的动力,女孩笑得越厉害,他男孩们就越兴奋。
一个活泼男孩往往可以带动一群男孩,特别是由活跃分子组成的教室后方战队。
后方战队有着坚固的友谊,在朋友相处中,获取着孩子们独有的快乐。
一向活泼的方阳,是老师眼里的“捣蛋鬼”。但是因为方阳学习很不错,老师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教训几句方阳。
在处后方战队中的孩子们看来,方阳就是楷模,是学习的典范。
方阳的带动力是很强的,他渐渐的名声在外,别的班的孩子也有慕名而来,认方阳做朋友的。
同样处于后方的李既明显得格格不入,他像一个独行侠,不管干什么都自己一个人。
在那时的方阳看来,李既明不是拿起笔来学习,就是趴在课桌上休息,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
但是成绩一出来,方阳才知道,李既明实际上的成绩,只是飘忽下游,连中游都算不上,而且成绩怎么也上不去。
在平时天天看似除了玩,就是捣蛋的方阳,却是班上一个妥妥的学霸。
李既明作为一个看似跟学霸一样学习努力的孩子,却总也引不起老师的关注。
李既明的学习没有换来老师的关注,但是他一旦不留神犯点儿错,就成了老师着重批评的“典型代表”。
老师会叫李既明去讲台那儿面向同学们站着,在同学们的注目下等待老师的“教诲”。
老师一说:“行了,回去吧。”李既明迈开腿,一步一步的低头走着,快速回到自己位置的路上,但是他的脚步总是格外沉重。
每次老师一教训完李既明,他的眼眶总是红红的,等到下课,他才敢悄无声息的哭一场。
那时候孩子们总喜欢在现实生活中演电影中的情节,比如在方阳他们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一部关于一群黑社会小弟中争当大哥的电影。
将这部戏搬到现实生活中,方阳就是他们推举出的大哥,后面的兄弟都是他的小弟。虽然没有枪,没有专属于他们的战场,但是依旧玩的开心。
“娇弱”的李既明激起了专属于方阳的“大哥保护欲”。方阳不顾兄弟们的反对,非要把李既明纳入麾下,他要保护李既明。
方阳的大哥气息终于吸引了李既明。在特定的一天上午的大课间,方阳带着李既明到自己的小弟面前,“这以后就是我们的兄弟了,都别欺负他啊!这是我照着的人!”
有的兄弟虽然不服李既明,但是他们信老大。大哥说的话,都对!大哥认准的人,就是兄弟。
那一天起,方阳和李既明才算是真正认识了。虽然两人在一个班很久了,但那一天起才算是真正的一伙人。
没有安全感也没有朋友的李既明认准了方阳,他就像是方阳的小尾巴,他走到哪儿李既明跟着他到哪儿。
但是方阳没想到,李既明比他看到的想象到的还要柔弱。
方阳的朋友有很多,也有慕名而来“拜见”他的。所以有时候李既明会因为方阳专注跟别的人说话,而没有理他,李既明就会生气。
但是李既明又害怕方阳嫌弃这样的自己,就不敢表现出来,只会自己“呜呜”生闷气。男孩的神经一般都大条,等到方阳注意到李既明的异样,距离那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
有时候李既明也会因为方阳给他的零食比别人少生气。因为李既明总感觉方阳在乎自己这个朋友的程度,远不如李既明关注方阳。而且在李既明眼中,方阳在乎的人,总是太多。
李既明的心思总像小女孩一样细腻,方阳无意间惹了李既明,李既明都会一一记在心里的笔记本里。积攒的多了,李既明的所作所为常常让方阳摸不着头脑。
等方阳察觉到不对劲的时候,他更是需要每一次都耐心细心的去像哄小孩一样去哄李既明。
李既明总是生气的把头朝向一边,或者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听方阳的辩解之词。
总是需要方阳耐心哄了几遍以后,李既明才会愿意把原因告诉方阳。
一开始方阳听到这些在方阳眼中太过“奇葩”的理由时,他总是不肯接受,他也不理解。
时间长了,方阳虽然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这点儿屁大的小事让李既明不舒服,但是方阳已经知道怎么去哄李既明开心,甚至有时候都能准确察觉到李既明因什么而生气,因什么而引起的心态变化。
方阳有时候就在想,他比其他人更讨女孩喜欢的原因,是因为他比那些神经大条的男人,更会琢磨女孩的心思,也更会哄女孩开心。
而这个琢磨女孩心思的“本领”,有极大的可能是在初中时,从跟李既明相处的那段时间里学的。
方阳不爱学习,他既讨厌老师咿咿呀呀的讲课,也讨厌花花绿绿的书本。
但方阳在考试时,却总是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妥妥的学习神级人物。
这样的方阳让李既明很是羡慕。
李既明会经常拿着自己不会的题向方阳请教。
不管方阳正在干什么,只要李既明一抱着练习册向他走过来,方阳就会放下身边的一切事情,耐心给李既明讲题。
不管李既明认为多难的题,到了方阳的手中总是能分分钟得到正确的解答。而且方阳的思路清晰,解题方法也简单易了解。
每次给李既明讲题的方阳,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让方阳都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不知不觉中,在方阳的帮助下,李既明的成绩提升的很快。平日里默默无闻的李既明,终于进入了老师的视野。
老师们的夸奖和称赞对于李既明来说已经成了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