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也是国家的顶层势力。
他们手握兵权,向外开拓,对内镇压。
掌握着国家大部分话语权。
但随着王朝发展,国势逐渐稳定,
勋贵们有了高官厚禄,也逐渐失去了进取之心。
再加上,占领的地盘需要有人管理。
教化民众,治理内政。
这时候,就要开科取士,以从天下选取人才。
任用的文官越来越多,士林就逐渐发展壮大。
慢慢的,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
此消彼长之下,勋贵的权势就会慢慢走向衰落。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勋贵集团就会逐渐失去话语权。
一点点走向没落。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需要几代人的更替。
不思进取的勋贵,在这个过程中,话语权被剥夺殆尽。
慢慢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当然,高瞻远瞩的勋贵也有。
如贾家前两代的国公,显然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
他们建立族学,让族中子弟投身科举。
以期延续家族的荣耀。
但这样高瞻远瞩的人,终究是少数。
丝毫影响不到大势所趋。
大魏传承至今,到景顺帝已经第三代。
国土版图基本已经定型。
现在的大魏,正值国家的转型期。
很少再对外用兵。
对外政策上,基本已经转为守势。
开国勋贵传至第三代,甚至第四代。
超品的爵位已经越来越少。
不少勋亲贵戚为了维持体面,已经开始入不敷出。
为此,他们纷纷想办法开源节流。
节流终究还是有穷尽的一天,开源就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而勋贵们此时依旧手握重权,处于权力的上层。
捞钱的办法,实在太多。
但大多数人的方式都很简单粗暴。
有的囤积土地,顺便放贷收息。
有的出海走私,获得丰厚利润。
甚至还有的暗通塞外,以盐铁粮食换取利益。
总之,这些勋贵的选择。
多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也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像贾家这样老实的,已经少的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