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其实是一个水平不错的宰相。
他不仅在文学、经义等,学问方面的造诣极高,人品方面也都无可挑剔。
最主要的是,他制定的政策也很有针对性。
这是他在地方从政多年的经验,绝非自诩清流的台谏官可比。
他其实清楚底下的人如何做事,也清楚大宋的问题在哪里。
只是,他没有可以参考的成功桉例,只能摸索着总结了“庆历新政”的失败。
因此,他没有像范仲淹那样,从吏治着手。
而是想要先从财政和百姓的处境入手。
从他种种手段和言行来看,大概是想先进行改良,再开始改革,最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造。
他的想法是好的,但可惜,除了范仲淹,他也没有别的例子借鉴。
他从中吸取的教训,大概是触及既得利益群体会立刻遭遇反弹,因此才想要一点点改变。
却不知道,既得利益群体贪得无厌,利用他的新法敛财。
最终导致大宋的问题更加严重。
冯一博说不想成为王安石,除了不想向他一样背负骂名。
更重要的就是,不想被人从中作梗,将他想要的改革,当成谋取利益的工具。
这就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在一定程度上震慑那些贪得无厌的家伙。
陈勤之这个上一代帝师,就是镇场的最佳选择。
因为,他不仅有足够的声望,也恰好有一颗变革之心。
可陈勤之听到冯一博的话,微微一愣。
随后也不知道懂没懂,只失笑道:
“老夫还以为你们推崇王介甫呢!”
冯一博见他不问缘由,便也笑了笑,回应道:
“推崇他的人品,不敢恭维他的手段。”
他的手段虽然没那么不堪,但却被士人唾弃。
《奸臣传》中,所列北宋奸臣有十四个。
其中有九个就是赞同或者参与变法的。
可即使如此,却依旧没人质疑他的人品。
王安石的一生,忠于国家,忠于皇帝,更忠于百姓。
即使新法被后来的南宋全盘否定,到底也没能否定这个拗相公的人品。
陈勤之闻言,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他的说法,又随口道:
“那也要看你们的手段如何了。”
他的意思,其实是不看好冯一博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