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些字迹,王献之不禁想起了自己父亲的一些好友所临摹的书法。
他父亲的那些好友们,不乏有一些书法很好的文人书家,可是这些人所临摹他父亲的书法,远远不及眼前这位陈先生临摹的那般真意浓厚。
或许是那些人临摹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想要达到如眼前这些字迹那样的真意,绝非一日之功,最少也需要数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够达到。
哪怕他从小跟随自己的父亲学习书法,但是所写出来的小楷,却是无法与眼前这位陈先生相比,甚至他觉得自己旁边的子重兄长,也无法达到这种程度。
就现在而言,学习他父亲书法的人,也是数不胜数,但是能够达到这种程度者,恐怕是廖廖无几,他的一些兄长或许都做不到的事情,面前这位陈先生一个年轻人,又如何能做到呢。
在之前与陈逸见面时,他就觉得这个陈先生不是普通之人,只是现在其所展现出来的书法水平,已然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陈逸写完了正文,然后没有停顿,在左下角写下了王羲之昨日留下来的款识,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山阴县写。
写完了款识,他刚想拿出钤印盖上去,却是回过神来,收起了这个动作,只是在这款识的旁边,写下了几个字,陈逸临王右军之黄庭经。
至此,对于东晋时代而言,这幅书法已经完成,陈逸收笔而立,看着面前这一幅充满着王羲之真意的书法,他的面上露出了一抹笑意。
昨天亲眼观看王羲之书写黄庭经所得来的一些感悟。已然就在其中,还有今日再次见到王羲之,使得他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状态,此时所临摹出来的黄庭经,已然比他之前临摹的,更加具有真意。
如果说之前他临摹的黄庭经。有着王羲之的六七成真意,那么现在,已然有了八成以上,将近九成的真意。
别小看这小小的一两成,纵观东晋之所各个朝代,有着许多书法家曾经临摹或者刻写王羲之的一些真迹,但哪怕是被誉为真迹的唐代摹本,其中所包含的王羲之真意,也不过才五成多。甚至更少。
这也是陈逸所临摹的黄庭经书法,一经现世,便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和赞叹的原因所在。
这一两成的提升,代表着陈逸对于王羲之小楷书法的掌控,已然是更进一步,这对于他整个书法水平的提升,都是有着一定的帮助。
“轻云,你写好了吗。”这时。看到陈逸收笔而立,王羲之面上充满期待的问道。
陈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