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公元五世纪左右,由朝鲜半岛传来的东亚文化开始在东瀛蔓延,大阪也成为日本的政治与文化中心。被称为“水之都”的大阪,凭借河海交汇之优势,与日本国内及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进行频繁地交往。 公元七世纪,日本最早模仿中国古都的都城在大阪建立了。后来虽然都城迁到了邻近的奈良及京都,但大阪一直都很繁荣,扮演着日本文化与通商大门的角色。 十二世纪结束以后,这里的政权落入武士的手中,呈现一片战乱的局面。但堺市却如同中世纪的意大利一般,发展成为一个自由的都市。 如今的东瀛,虽然只有长崎港一个对外港口。但是大阪依旧凭借其丰富的产品,临近京都的优势地理位置,成为东瀛的最大港口。 可是进入今年以来,这个繁华的港口一片凋零。在这里谋生的无数武士,只能选择背井离乡,离开了这里。 年初纪纲率领大明海军放的一场大火,因为大阪不像长崎一样毫无准备,所以损失并不惨重。 但是,由于大明海军的舰队封锁了整个海域,所有的商船只要出海就会遭遇大明舰队的攻击,所以才造成了如今的凋零局面。 东瀛的武士也不是没有过报复的想法,他们曾经召集了数千武士,乘坐四百石快船,想要攻击大明的舰队。 但是,他们的船上并没有大炮,而大明的舰队并不跟他们接舷战。快速移动,只以船上的火炮对付他们。面对大明舰队的炮弹攻击,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的反击手段。 在损失了数只船,上百人葬身海底之后,他们不得不老实了下来。 如今,他们只能将原本的海运转为陆运,这也造成了如今的东瀛国内,物价飞涨。 在幕府拒绝了大明使团进入东瀛的要求后,如今东瀛各大名失去了与大明对话的机会。这种不分敌我的封锁,让每一个东瀛人都能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艰难。 阿难就是大阪府的一个普通渔民,有一艘属于自己的三丈小船,还有两张渔网,在大阪府也算是过的不错的那批人。 被封锁之前,他每天早上下海一次,然后可以打上来数百斤各种水产,然后送到城里的酒楼。 这样虽然辛苦一点,但是每个月除了缴纳给武士老爷的税,还能落下不少银两。 可是当大阪府被封锁了以后,日子就变的艰难起来了。当几艘出海的船被大明的舰队炸沉了以后,没有人敢再下海了。 但是为了生活所迫,他不能停下自己的打渔生涯。不打渔,他的两个妻子,一帮孩子就没饭吃。 他观察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确定了下来,只要船不出海湾,不出淡路岛水域,就不会遭受攻击。 所以,他每天在天亮之前就带着大儿子出海,在海湾的里面撒网,虽然这样的收获远不如到海湾外面多,但是最少还是有些收获。 有了鱼就有了收入,大阪不是一个粮食产地,没有关东平原的富足。在被封锁之后,物价飞涨,这些鱼的价钱越来越高,在前几个月,他的收入比以前更高了。 但是好日子很快就过去了,长期的封锁让大阪府的普通百姓根本承受不了高昂的粮食价格,有关系的人纷纷前往他乡。 以前的武士老爷们每天都有收入,所以根本不在乎消费高一点,但是现在没有了收入,他们也不得不另谋生计。 许多人成立了车队,通过陆路运输物资去其他地区,离开了大阪府。更多的人留在这里,却也无力消费。 城里的酒楼大部分也都关门了,阿难就是打渔上来,大部分也都是被人抢光。 不过只要船还在,他们一家就饿不到。为了保护自己家的船,他和大儿子每天都睡在了船上,并且将船停在距离岸边不远处的海面上,生怕哪天醒来,自己家的船就不见了。 这天一早,天海蒙蒙亮,他和大儿子从船上醒来,又开始收拾渔网,准备打两网鱼。 虽然现在每天的鱼都卖不出去了,但是武士老爷们也允许他交鱼来抵税,只有老老实实地每天交半船鱼,他们才能继续享受他们的保护。 突然,他的大儿子阿部惊恐地大叫了起来。“父亲,你看!” 阿难抬起头,只见远处的海面上,仿佛海上森林一般的舰队开了过来。 跟以往只有两三艘船不同,今天出现在海面上的船足有两三百艘。 阿难浑身一震,喃喃自语道:“终于到了这一天吗?大明的舰队都过来了!” 他顾不得再收拾渔网,开始用力地升帆,嘴里吩咐说道:“别收拾了,我马上把船开到岸边,你去接上妈妈和弟弟妹妹,我们要暂时躲起来。” 阿部仍然没有回过神来,叹道:“往哪里躲?我们能往哪里躲?” 人生阅历更加丰富的阿难说道:“反正绝对不能上岸,大战一起,那些武士老爷们末日来到,恐怕会比大明军队更加凶恶!” 大阪府位于本州岛西南部的海湾北侧,四国岛与大阪府南面的和歌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保护着大阪府。 在四国岛与和歌山之间,还有一个小岛,就是淡路岛,它们两个岛和一座山,扼守住了大阪府的咽喉。 大明的舰队以前基本就是在这个水域活动,将一切在要出海的船只堵在海湾里。 可是今天,大明的舰队正式进入了大阪湾。 不止阿难父子仓皇而逃,位于海湾外侧的农户,看到浩浩荡荡的大明舰队,也都慌着开着收拾细软,准备逃进山里避难。 对于这些人,朱瞻基并没有在意,甚至根本没有在乎有没有探子发现他们的踪迹。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海面,在人间撒下了金黄的光芒,两支大明的登陆队伍,也打响了今日的第一战。 八艘登陆舰艇分别登上了和歌山与德岛市的陆地,每艘船上有五百名士兵,这四千名士兵兵分两路,要夺下两地的警戒哨所。 和歌山方向的东瀛士兵们几乎都没有抵抗,主动让出了警戒的哨所,逃进了山里。 但是在德岛市,登陆的士兵却遭遇到了坚决的抵抗。 德岛市是德岛县的府治,这里扼守大阪湾的入口,当地渔民众多,面对来势汹汹的大明舰队,他们驾驶着小船,妄图用士气来抵消大明舰队的攻击。 但是,战争的模式已经转变了,以往的海战需要两船靠拢,然后进行接舷战。这个时候,士兵的士气,包括战斗力会有极大的决定性作用。 可是现在,没等倭人们驾驶小船靠近,那轰鸣而响的炮声,就如同死神的收割机,将大部分大一点的船只直接炸毁,无数的武士掉进了海里,拼命挣扎起来。 位于舰队中间位置上,朱瞻基站在自己的旗舰甲板上,他的身边还围着一大圈人,凡是没有参与直接作战计划的将领们,大臣们,都聚集在他的身边。 夺取警戒哨所的任务并没有耽搁大军的行程,船队依旧以一种稳定的速度,依次进入大阪湾。 看着那些在海里挣扎的东瀛士兵,金纯有一丝不忍地说道:“待大战结束,我们应该将他们也搭救起来,毕竟也是一条条的人命。” 朱瞻基虽然不赞同他的仁慈,但是也跟着他的话说道:“不错,倭人的命也是命,留着他们的命,能够给大明带来更多的利益。” 金纯摇了摇头说道:“君子言义,岂可轻言言利!”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金尚书此言差矣,言义不可持久,言利才是长久大计。一个国家的管理,如果仅仅依靠言义,才是崩塌的先兆。” 对此,金纯倒是没有反驳,言利和言义不过是精神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做人固然要讲究操守,但是管理一个国家当然不能靠操守,而是要靠制度。 而制度的制定,就必须要要有一个量化标准,这个标准,自然也是以利为基础。 金纯是从个人角度来论事,朱瞻基却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论事,所以说,两个人都没有错。 而在德岛市,两千士兵顺利地登上了码头,虽然他们遭遇了倭人的坚决抵抗,但是面对火枪的出现,所有的倭人士兵直接被打懵了。 两军还没有接阵,自己身边的人就一个个惨叫着倒在地上,长枪的威力更甚于短铳,那些被一枪毙命的人还是幸运的,重伤不死的士兵们,在临死之前,还要遭受无法压抑的痛苦。 这些人的惨叫对士气的影响是巨大的,大部分人都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他们无法面对这样的战斗,自己打不到对方,可是对方却能打到他们。 这种战斗太不公平了! 当然,大明的士兵并不是没有伤亡。这种巷战,敌方的短弓,同样也能给大明的士兵造成伤亡。只是相对火铳来说,短弓的威力太小,造成的伤害有限。 每一个倒下的大明士兵,迅速被后备军转移到了后方,他们的枪和弹药被后备军重新装备起来,不让任何一支枪,遗留在战场上。 对如今的大明来说,一支枪的成本虽然从十几两银子降到了八两左右,实际价值并不算高。 但是因为朱瞻基严令这种燧发枪流落出去,任何一直队伍,每一支枪都要做到按号登记,少一支都要追究主官的责任,所以哪怕是坏枪,也不敢遗落一支。 当大明的先锋军将倭人赶出了港口区,攻势暂时停止了下来。 又一艘船缓缓停靠在了码头边,一个个圆形的木桶被船上的吊床吊到了码头上。数百名身穿红色对袄军装的大明士兵熟练将一个个手柄装在了木桶上,试着压了几下木柄,就从木桶下方的一个出口,喷出了黑油。 然后他们将木桶背在了身后,快步地分散着跑向前方,跟在火枪手们的背后,开始向两边的房子上开始喷油。 这支队伍是大明位于苏门答腊岛的承宣布政使司专门训练出来的,他们的武器不是刀枪,而是出产自苏门答腊的火油。 因为人数还少,只有一个五百人的编制,但是朱瞻基却为他们亲自命名为火龙军。 这个时候,大明的军队已经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盾牌军,第二层是火枪手,而跟在后面的就是火龙军。 他们跟在队伍的后面分散开来,在每一片房子的上风口,都开始用力地压着手柄,喷出黑油。 而大明的攻击阵营在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了退军,重新退入了港口区,随着他们的退军,一个个火苗被点燃,整个德岛市迅速地开始燃烧了起来。 对于朱瞻基来说,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日内瓦协定,没有什么人道主义精神,战争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他对东瀛人才没有什么怜悯之心,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保存大明士兵的生命,他根本不在乎将那些无辜的百姓也牵连在内。 东瀛因为多地震,这里的砖石结构的房子极少,大部分房子都是木板房。 大火借着风势开始了熊熊的燃烧,无数躲在房子里的人都被烧了出来。他们已经被大明的军队吓破了胆子,拼命向着另一方开始飞奔。 虽然觉得有伤天和,但是这个时候,站在朱瞻基身边的大臣们没有一个质疑朱瞻基的决定。 对于任何一个大明人来说,哪怕他们心怀怜悯,但是也更珍惜大明士兵的生命。 让东瀛人哭,总好过让大明人哭。 同样,这也是威慑,威慑所有的东瀛人,只要敢于抵抗,就将会面临大明军队最残酷的惩罚。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因为为了震慑东瀛人,还有更多的火油将会被用在大阪,在朱瞻基的计划里,这个城市将会在地图上消失,让所有的东瀛人都值得,跟大明作对,只有死路一条。 看到整个德岛市都陷入了大火之中,甚至风裹着火势,连港口区也被点燃了。 在港口区的大明士兵们都不得不退入到海里的船上,暂时躲避火势。 看到这一幕,朱瞻基终于下令说道:“出发,前往大阪。”